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链霉菌的分离和鉴定[-]_共培养.docVIP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链霉菌的分离和鉴定[-]_共培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链霉菌的分离和鉴定[*]_共培养 论文导读::从海南温泉中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W1,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其内生菌丝无横隔、不断裂;孢子圆形,簇聚在气生菌丝上。在PDA 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开始为白色,培养成熟后,气丝逐渐由白色变灰,最后因为产生孢子变为褐色,并可产黄色可溶色素。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菌株HW1的系统发育树,其与模式链霉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HW1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在土壤中的共培养试验表明,HW1菌株在45℃温度的生长环境中,表现出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较好的抗性。 论文关键词:香蕉枯萎病,链霉菌HW1,分离,鉴定,共培养 香蕉枯萎病又名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侵染而引起维管束坏死的一种毁灭性香蕉土传病害。近一个世纪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筛选,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化学药剂。关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则刚刚起步。目前已报道分离到对香蕉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有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1]、荚壳布克氏菌(Burkholderiaglumae)[1]、哈兹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2]、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3]、芽孢杆菌[4]、玫瑰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griseolus)[5]、灰肉色链霉菌(Streptomycegriseocarneus)[6]、橄榄产色链霉(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7]、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8] 等。但香蕉枯萎病生防菌的田间规模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同时,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的培育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如台湾的抗枯5号的抗病性较好。笔者认为,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是解决香蕉枯萎病的重要途径。 链霉菌是一类在自然界尤其是在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能产生多种代谢物质抑制植物病害,而且绝大多数链霉菌对人体无害。本文报道了从海南温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好拮抗作用的链霉菌HW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并对该菌株产几丁质酶性质及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来源 菌株HW1系本实验室从海南温泉中分离得到;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FOC4)由本实验室保存。 1.1.2 培养基 使用的培养基包括:几丁质培养基、土豆葡萄糖培养基(PDA)、高氏一号培养基、燕麦片琼脂培养基、无机盐淀粉琼脂培养基、 NA培养基、甘油天门冬酰胺琼脂培养基、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培养基、明胶液化培养基、淀粉水解琼脂培养基、牛奶凝固与胨化培养基、纤维素水解培养基、柴斯纳琼脂培养基、尿素水解培养基、 硝酸盐还原培养基、黑色素产生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参照陈天寿[9]方法。 碳源利用的培养基配方:(NH4)2SO4 2g,MgSO4?7H2O0.2g,NaH2PO4?7H2O 0.5g,K2HPO4 0.5g,CaCL2?2H2O0.1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待测物:L-阿拉伯糖、蔗糖、肌醇、麦芽糖、乳糖、山梨醇、甘油、醋酸钠、柠檬酸钠和淀粉,按1%的量添加。 1.2 菌株的分离 从海南省琼海市官塘温泉中,取若干的温泉水,用无菌的蒸馏水稀释,分三个梯度,用几丁质培养基涂布平板,培养6d共培养,挑选菌株,再用初筛得到的菌株进行纯化获得单菌落。分离到的单菌落用对峙实验法进行抗香蕉枯萎病的拮抗菌初筛,根据抑菌圈大小挑选菌株。然后将初筛得到的菌株进行液体摇瓶发酵后,用打孔法复筛,具体方法为:用无菌的打孔器在直径9㎝的PDA培养基平板上打孔,每板4孔。然后用无菌棉签将香蕉枯萎病菌均匀涂布于打孔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孔中滴加初筛菌株的发酵液,28℃培养3-5天后观察抑菌圈。根据抑菌圈大小筛选出抗香蕉枯萎病的的强拮抗菌株。 1.3 拮抗性检测 用对峙实验法测定菌株HW1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抑制作用,即在PDA培养基的中央接种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在距离病原菌菌落约2cm处用接种针接种少量待测菌。28℃培养3-5天,观察待测菌的抑菌情况。 1.4 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于PDA 培养基上28℃培

文档评论(0)

潇湘画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