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教程》重点
一、 填空题
1、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3、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包括:气味、发光(萤火虫)、超声波、动作、声音
4、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再现和机器的媒介系统
5、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
6、符号的基本功能有: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7、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8、传播的特点:信息共享活动和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9、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和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10、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
11、符号的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12、符号意义的分类:①明示性和暗示性;②外延和内涵;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13、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众、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
14、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15、传播过程的特点:①动态性、 ②序列性、③结构性
16、集合行为形成的条件:a.结构性压力、b.突发事件、c.正常的社会传
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17、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特点:a.快速增殖;b.奇异回流现象;c.伴随
大量谣言。G.W.奥尔波特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
性)
18、电视的媒介发展:a.数字压缩、b.多媒体技术、c.电脑和网络技术、
d卫星传输技术
19、受众对传播的社会监督控制手段:①个人的信息反馈、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众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③诉诸法律手段;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20、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①认知层面、②心理和态度层面、③行动层面
21、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①环境认知效果(视野制约);②价值形成和维护效果(舆论导向);③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地位赋予功能)。
22、考察传播效果须留意的环节和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
23、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24、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25、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27、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二、名词解释
1、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2、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促使“主我”发生新变化,“主我”反过来改变“客我”,二者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在不断的互动中形成自我;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
3、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象征互动理论集大成者,《象征互动论》,人能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在把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这种互动本质上是与他人社会互动的内在化,自我传播也具有社会性,它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4、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美)社会学家C.H.库利《社会组织》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
社会互动形成,“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这种以“镜中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题库.docx
- 《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学生培训手册.doc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大纲.doc
- 《正义的诉求》读后感.docx
- 《油气罐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解读(2016).docx
- 《简单的力量》结合工程造价业务读后感.docx
- 《紫禁城的黄昏》读书报告.docx
-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心得.docx
-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doc
- 《身边的法律—一般管理人员法律培训课程体系搭建》课题调研问卷.doc
- 奔驰培训资料CLS车型介绍 中文.pdf
-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醋酸乙烯酯生产分厂项目7-能量衡算说明书.doc
-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醋酸乙烯酯生产分厂项目8-物料衡算说明书.doc
- 《汽车机修》教学课件3、第三章、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pdf
- 2018化学战剂中毒的现场处置-wuqh.pdf
- 白车身设计GD&T简单培训.pdf
- 2021年全国优秀技术经理维修案例-高压电系统-7583744-德州华运-张作村.pdf
- 奔驰培训资料ME 9.7 KE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文.pdf
- 镇海炼化硫磺回收制二硫化碳生产项目大气污染估算报告(硫芳百世).docx
- 《汽车机修》教学课件15、第十五章、转向系统的构造原理与鼓掌检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