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
2018年度建设报告
基本信息
所在单位: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团队
负责人姓名
张长宽
出生
年月
1954.1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团队成员人数
17
主要
研究方向
海岸防灾减灾、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发展目标
(请在相应选项中打√,可以多选)
= 1 \* GB3 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 2 \* GB3 ②□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 3 \* GB3 ③□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 4 \* GB3 ④□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 5 \* GB3 ⑤□ 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
= 6 \* GB3 ⑥□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 7 \* GB3 ⑦■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成员基本情况及围绕主要目标任务的分工
姓名
出生
年月
学位
专业技
术职务
分工
签名
张长宽
1954.1
硕士
教授
团队负责人
龚 政
1975.10
博士
教授
团队成员
陈永平
1976.1
博士
教授
团队成员
蒋 勤
1963.5
博士
教授
团队成员
王 震
1963.5
硕士
副教授
团队成员
谭 亚
1970.6
硕士
副教授
团队成员
陈 君
1974.8
博士
副教授
团队成员
陶建峰
1980.1
博士
副教授
团队成员
潘 毅
1985.10
博士
副教授
团队成员
周 曾
1987.10
博士
副教授
团队成员
李 欢
1983.5
博士
副教授
团队成员
邰佳爱
1973.5
硕士
讲师
团队成员
周晶晶
1981.4
博士
讲师
团队成员
储 鏖
1976.5
硕士
讲师
团队成员
徐振山
1988.12
博士
讲师
团队成员
许春阳
1987.2
博士
博士后
团队成员
张茜
1989.5
博士
博士后
团队成员
一、2018年度研究进展
项目团队成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紧密围绕海岸防灾减灾、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方向,又获得了新的突破。在潮滩水沙特性及动力过程、潮滩潮沟系统地貌形态特征、潮滩生物动力反馈机制和生态动力地貌数值模拟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阶段性创新成果。
潮滩水沙特性及动力过程研究。(1)开展了粉砂质多组分泥沙的单向流冲刷实验研究,发现级配对粉砂质泥沙起动及冲刷具有控制作用,揭示了粉砂冲刷具有粘性沙和非粘性沙的双重性质;(2)开展了风、浪耦合作用下粉砂质泥沙垂向悬浮规律的实验研究,初步发现风对近底边界层动力影响较小,但可改变浪致水流紊动结构和悬沙垂向分布;(3)开展了絮凝过程影响下浮泥悬扬实验研究,发现细颗粒泥沙絮团影响浮泥层垂向浓度分布和悬扬速率;(4)现场捕捉到潮滩剖面冬夏季节水沙过程及近底水沙结构,阐明了极浅水时段流速和含沙量突增现象的空间变化机制,发现了近底边界层的不平衡输沙规律。
潮滩潮沟系统地貌形态特征研究。(1)创新了基于地形迭代的序列水边线潮滩高程监测方法,构建了大面积、长历时潮滩地形数据库,为潮滩动力地貌演变研究提供海量数据支撑;(2)通过中长期全剖面滩面高程现场观测,发现了潮滩双凸型剖面呈现的“稳定-淤积-侵蚀-淤积-侵蚀”韵律特征,阐明了滩面高程季节性、分带性变化的演变规律;(3)基于现场资料分析,构建了微观沙纹地貌与极浅水水沙过程响应关系,量化了短历时极浅水过程对涨潮向岸输沙和微地貌塑造的贡献;(4)基于潮滩潮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潮差变化、涨落潮不对称、海平面上升等对潮沟系统演变的影响机理,揭示了开敞式潮滩-潮沟系统发育演变动力机制,阐明了潮沟地貌发育驱动因子与地貌平衡的互馈机制;(5)基于Exner床面变形理论,以输沙率及其梯度变化作为判据,创新性提出了四种地貌平衡态的数学描述,统一了对河口海岸地貌平衡态的认识。
潮滩生物动力反馈机制研究。(1)新建了江苏盐城大丰斗龙港潮滩野外观测基地,同步采集了植被、微生物、水沙地貌等多种数据,为盐沼植被动力地貌过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2)基于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传感器,构建了盐沼和潮沟地貌精细化监测成套技术,获取了盐沼植被生物量数据和盐沼簇团的扩张速率,捕获了潮沟的形成、发育和消亡过程;(3)开展了潮滩生物泥沙现场采样及室内试验,发现了生物膜对泥沙起动的抑制作用,揭示了生物膜在底床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和生物-动力响应关系;(4)自主研发了考虑盐沼生长、消亡的植被生态动力地貌模型,模拟了盐沼弱流、消浪、捕沙作用与地貌演变的耦合过程,初步阐明了盐沼前缘簇团与陡坎地貌的转换机理。
生态动力地貌数值模拟平台构建研究。(1)考虑水动力-泥沙-植被-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搭建了多因子作用下粉砂淤泥质潮滩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