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交往.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减少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 我们正在失去独处的能力,而这种独处能力可以唤醒和重建我们的心灵。 人类交往需要留白,给想象留下空间。 “如果唐代有互联网,唐诗会减少80%”(韩少功,2013) 在与家人吃饭的时候,在大自然里享受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远离手机与网络,体验真实生活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真的存在吗?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一词最初由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1995)提出,Young(1996)参照 DSM-IV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MentalDisorder-IV)中赌博成瘾的诊断模式来描述网络成瘾。 在过去十年中,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事件和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网络成瘾的症状与诊断标准一直争议不断(Winkler,D?rsing, Rief,,Shen, Glombiewski, 2013)。 最新版的DSM-V并没有把“网络成瘾”认定为一种明确的精神障碍,而只是“一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观察的现象” 。 国内外研究中多使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一词,问题性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以强调其非理性冲动障碍的特点,而非类似药物依赖的“成瘾”(Davis(2001雷雳, 杨洋, 2007;徐夫真, 张文新, 2011; 张锦涛等, 2011)。 网络成瘾倾向 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 表7-1 杨的网络成瘾筛选量表(Young,1996) 题号 题 目 1 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网络或线上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线后仍继续想着上网时的情形。 2 我觉得需要花更多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 3 我会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 4 当我企图减少或是停止使用网络,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易躁。 5 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意图的还要长。 6 我会为了上网而甘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 7 我会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 8 我上网是为了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 ? 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台湾大学的陈淑惠(1999,2000)综合DSM-IV对各种成瘾症之诊断标准以及临床个案的观察,依循传统成瘾症的诊断概念模式,并以侧重其心理层面的原则编制“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主张网络成瘾量表的概念模式须包括下述的症状维度: (1)网络成瘾耐受性。指随着网络使用的经验程度增加,原先上网所得到的乐趣与满足感,必须透过更多的网络内容或更长久的上网时间,才能得到与原先相当程度的满足。 (2)强迫性上网行为。这是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行动,在想到或看见电脑时,就会有想上网的欲望与行动;上网后便难以摆脱使用电脑;精神会因为使用电脑或上网而较为振奋;渴求能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网络上。 (3)网络退瘾症状。指如果突然被迫离开电脑,容易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例如,情绪低落、生气、空虚感等,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等反应。 (4)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因为沉迷于网络的时间太长,而忽略原有的家居与社交生活,和家人朋友疏远;耽误工作或学业;为掩饰自己的上网行为而撒谎;身体出现不适反应,例如,眼干、眼酸、头痛、肩膀痛疼、肌腕受伤、睡眠不足、肠胃问题等。 网络成瘾的原因 1、个性因素 认知方面:对网络的不切实际的、错误的认知;对过去使用网络过程中欣快感的记忆。 情绪方面:孤独、寂寞、沮丧等不良情绪 意志方面:意志力薄弱 性格方面:孤僻、自卑、感觉寻求;兴趣单一。 2、环境因素 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高文斌): 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对中国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来说,第二个重大的缺失是游戏缺失。 第三个缺失是同伴的缺失。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三个方面的缺失。 2、环境因素 家庭沟通困难 负性生活事件 无所事事或压力太大而无法解脱 社会支持缺乏 PIU的预防与矫正 网络成瘾的积极预防策略 1、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2、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3、融洽的亲子沟通 4、积极的同伴交往 5、适度的学习压力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