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泛油的检验与养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泛油的检验与养护

中药泛油的检验与养护 泛油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油性物质,并伴有变色变质的现象。药材泛油包括有三种不同的现象: 一是含植物油脂多的药材(杏仁、桃仁等)内外色泽严重加深,油质渗透外表、具有油哈气味; 二是含粘液质(糖分)多的药材(天门冬、党参等)质地变软,外表发粘,内外色加深,但无油哈气; 三是动物类药材(刺猬皮、九香虫等)身体易残,色泽加深,外表有油样物质,“哈喇”(酸变所致)气味强烈。 这三种现象能称泛油,泛油不仅导致药材组织破坏、脂肪酸败、糖分和蛋白质损失,而且严重影响药材疗效。 导致泛油变异的因素 中药的性质 植物类中药含油脂或含粘液质、糖分较多的品种;动物类中药含脂肪、蛋白质的品种皆有受外因影响产生变异的可能。 温湿度 上述中药因受潮热、含水量过高而加剧其呼吸,释放大量热量,继之其包装堆垛不利散热而引起泛油变质。 3.保管不善 因贮藏、加工不当,导致油脂分解、氧化,生成醛、酮、臭氧化物而产生特殊的气味,谓之“酸败”。 4.贮藏过久 导致中药成份自然变化,或长期接触空气而氧化变质;高温影响使油质氧化分解,气味变异;受热氧化使糖及糖酸类分解,生成糖醛及类似化合物,使色泽变深,质地变软,糖分外渗;脂肪、蛋白质之氧化分解成有异味的醛酮物质,产生浓烈的特异气味。 二.泛油程度的分类 1.最易泛油的中药 党参、牛膝、天冬、麦冬、当归、柏子仁、枸杞子、杏仁、桃仁、蛤蟆油、蜈蚣、乌梢蛇、蛤蚧等。 2.易泛油的中药 防风、巴戟天、太子参、北沙参、白术、白部、桔梗、独活、前胡、锁阳、肉从蓉、川芎、黄精、玉竹、云木香、枣仁、莱菔子、砂仁、豆蔻、桑椹等。 检验方法: 中药泛油多见于陈货。陈货外色黯,内色深,体萎,气弱味淡。 ⑴根与根茎类 条状中药泛油时,多细尾部起始变软,可任意弯折,内外色泽由浅变深,严重的外表呈油样物质或油点,手摸有粘腻感。如党参、牛膝、当归、木香等。有的中药泛油时,表面不明显,须剖开后观察,若内色变深,呈油样物质即泛油。如川芎、白术、前胡等。 ⑵果实种子类 泛油时种皮呈油样物质,种仁肉色或棕褐色,并具有特殊的油哈气。如柏子仁、郁李仁、杏仁、桃仁、使君子仁、酸枣仁等。有的具硬壳外表不易观察,可破壳检验,泛油者种仁变深,有哈气。如巴豆、榧子、白果、橘核、千金子等。 ⑶动物类 泛油时虫体外表呈油样物质,翅足易脱落,如九香虫、蜈蚣、斑茅等。有的泛油时,质地变软,油质严重外渗,肉质色变深,表面发粘。如鹿筋、狗肾、乌梢蛇等。 三.易泛油中药的养护 关键在于降低温度、适当干燥,以降低中药所含水分并减少与空气接触,避免富含油脂类中药泛油;降低中药的含水量,宜在产区干燥。加强在库检查,含油性中药忌火烘,少量可入石灰缸中干燥;子仁类忌铁质容器盛放;储存场所应阴凉干燥,堆垛不宜过于高大。具体养护的方法有气调法、密封法、晾晒法、炒炙法,药剂熏蒸法等。要根各品种的变异特性,结合储存的实际,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