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单元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讲义新人教版必修.pptVIP

高中语文第1单元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讲义新人教版必修.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怀(其二) [唐]孟 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饱含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景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诗中通过描写秋月冰冷,寒气森森,秋露滴落破碎了诗人的梦,料峭的秋风入骨寒冷来营造了一种凄清、肃杀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冷露”两句中的“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辗转痛心之状,都是妥帖而形象的字眼。 3.你还知道哪些描绘秋的诗文?请写在下面。 【答案】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词 语 辨 析 【萧索/萧条】 二者都有“荒凉”的意思。“萧索”指缺乏生机,不热闹,多强调景象荒凉、衰败,无生机。适用范围较狭窄,比如“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萧条”多形容经济衰微、不景气;也可形容景象的寂寞冷落,毫无生气。适用范围较为宽泛,比如“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颓废/颓败】 二者都有“衰败”的意思。“颓废”指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侧重于精神、情绪等,多用于形容人,比如“秋风萧瑟往往会让那些游览至此的文人骚客精神变得颓废起来”。“颓败”指衰落,腐败。侧重于景象、风俗等,多用于形容物,比如“由于严重的风蚀,古城的城垣已颓败不堪”。 【领略/领会】 二者都有“了解、体会”的意思。不同之处是:“领略”侧重了解情况,认识意义,辨别滋味。了解程度比较深。如“这一节《琵琶行》的欣赏课,使我感受了琵琶女的幽怨之情,领略了白居易将音乐形象具体化的高超笔法。”“领会”对事物了解并有所体会。程度较浅,如“他及时领会了经理的意图,把这个人支走了”。 【品尝/咀嚼】 二者都有“辨别、体会”的意思。“品尝”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侧重态度认真仔细,比如“我品尝了很多美食”。“咀嚼”有两个义项:一是用牙齿磨碎食物;二是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侧重的是频繁的次数,比如“学习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咀嚼,发现会有不同的含义”。 成 语 辨 误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都表示从某些迹象可以看出总体的发展趋势。不同之处是: “见微知著”表示见到事情细微迹象、萌芽状态,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侧重于看到事物的萌芽状态,比如“当问题发生时,能够见微知著,除患于萌芽之中,亦不为失时。”“一叶知秋”表示观察到个别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和结果。侧重于看到个别迹象,不一定是发展中,但是可以引发某些事情,比如“一场风暴来临之前的征兆或许能让我们一叶知秋”。 【情不自禁/不能自已】 都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情不自禁:用在有环境烘托的语境中的,侧重点是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比如“当我看到书里有趣的地方,往往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不能使自己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侧重于停不下来。比如“梁启超先生……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息列索落/窸窸窣窣】 都是拟声词,形容细微的声音。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息列索落”形容轻微的动作声或风雨声。比如“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比如“我听到窸窸窣窣收拾书的声音”。 作 家 作 品 1.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 2.创造社:“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1921年6月8日在郁达夫的寓所,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正式宣告成立,初期成员主要有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前期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后期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写作背景:《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的散文。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