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物品湿包的原因及对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灭菌物品湿包的原因 及对策 目 录 湿包的概念 一 湿包形成原理 二 湿包的防范对策 四 湿包形成的原因 三 湿包:经灭菌和冷却后,肉眼可见包内或包外存在潮湿、水珠等现象的灭菌包。 在同一灭菌批次中,发现两个或更多的灭菌包存在湿包,应视为湿锅 发现湿包,应打开同批次的其它灭菌包,评估是否还有湿包,如有需召回同批次的所有物品 什么是“湿包”? 灭菌包经灭菌处理后,含水量≥3%。或灭菌包外表触摸有潮湿感称为湿包 EN868.8-1999硬质包装材料的“湿包”定义:也称为“冷凝水残留”,指采用的称重的方法,对≤10kg硬质容器灭菌包进行灭菌前后的称重,若灭菌后重量>灭菌前重量的0.2%,责判定冷凝水残留超标或“湿包” “湿包”定义来源并泛指棉布、无纺布、纸塑袋等 表现 无纺布:手感潮湿感,包表面、包布间时有水滴 棉布:手感包布潮湿、肉眼可见包外潮湿 纸塑包装材料:塑料面可见雾状或小水珠状 * 湿包形成的原理 * 湿包本身无菌,但水接触可通透性包装材料由于虹吸的原理可形成一条微生物迁移通道,为外界微生物进入提供条件,导致灭菌物品可能被污染。 湿包应视为灭菌失败 包装材料 湿包 * 待灭菌物品准备不当 物品装卸载方法不合理 灭菌器相关因素 小装量效应 湿包形成的原因 待灭菌物品准备不当 待灭菌包内物品潮湿,器械包装重叠过紧,过密,器械数量过多,无吸水毛巾分隔,致产生的冷凝水多,不易汽化。 湿包形成的原因 物品装卸载方法不合理 装载过多,过紧密,包与包之间没有空隙,致蒸汽进入及排除均不畅。另外,器械包或者无纺布包置于上层可致冷凝水滴湿下层包布,灭菌后物品冷却方法与时间不正确,过早卸载,未冷却的物品放置于冷的台面上或者无菌柜内。 湿包形成的原因 小装量效应 灭菌器的装载量小于柜室容积的5%,内室冷空气易集中进入包裹内及周围,形成空气屏障,热蒸汽遇冷空气引起包外潮湿。 湿包形成的原因 灭菌器相关因素 灭菌器没有充分预热,灭菌柜内温度不够,蒸汽压力过低,升温慢;灭菌器夹层内有水,蒸汽排出管道变弯或者堵塞不畅,影响冷凝水的排放,冷凝水集中在进气口部位或柜底部及管道内,排气管内原有的冷凝水倒流致柜内包上。 湿包形成的原因 湿包的防范对 策 对灭菌物品进行彻底的干燥 各类灭菌物品尽量单个包装 做好灭菌器灭菌前准备及灭菌物品的装卸载 加强CSSD各级人员专业培训 对灭菌物品彻底干燥极为重要,器械、包装容器均应干燥,器械盒内应先铺吸水布、毛巾或者纱垫,灭菌时形成的湿气可被之吸收而使物品干燥。 湿包的防范对策 盆、碗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每个待灭菌包体积不得>30X30X50CM,新型包装材料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等容易使水蒸气聚集,这类包装包裹宜放在灭菌器的下层,并注意不要绑扎紧密连挨在一起,会使包内蒸汽无法排尽。 湿包的防范对策 灭菌器灭菌前后的准备 每次灭菌前,灭菌器预热时间应>15分钟,冬季则应>20分钟,柜室内温度达到50—60度,夹层压力上升致0.2时才可始灭菌。消毒员每天灭菌前要检查管道的通畅性和疏水阀性能,灭菌完毕应将灭菌器管路中的冷凝水彻底排除。 湿包的防范对策 灭菌物品的装载要求 (1) 待灭菌物品在灭菌器内放置的方法和位置直接影响蒸汽的穿透和物品的干燥,因此,往灭菌器内装载物品时宜注意,包不重叠,包上、下、左、右均应留有>2.5CM的空隙; 湿包的防范对策 * *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