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知识漫谈.ppt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型病例(二) 施某某,女,58岁,2011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反复颈肩背部疼痛20余年,加重半年。时有头晕,曾就诊多家医院被考虑为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因症状逐渐加重到我科住院治疗。查体:行走欠自如,需搀扶,颈椎C5-C7棘突旁压痛(+),旋颈试验(+),左天宗穴处压痛(+),左锁骨上窝内侧压痛(+),左肩胛骨内侧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颈椎 MR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中医诊断:痹证(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颈肩背部肌筋膜炎 治则:益气温阳,活血散寒,通痹止痛 处方:膏肓俞、大椎、阿是穴 采用隔姜灸灸膏肓俞、大椎、阿是穴,每日一次。患者经一周治疗后即感颈肩背部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即出院,继续隔姜灸加穴位贴敷,治疗1年后颈肩部疼痛及头晕症状均明显改善,次年伏天隔姜灸巩固治疗,现已痊愈。 存在问题 人们对灸法的要求发生改变,如效果良好的瘢痕灸是现代人不容易接受的,施灸时产生的疼痛也是人们拒绝灸法的理由。 灸法项目操作时比较耗时,操作不当容易烫伤患者,都是难以推广的原因。 PM2.5上升,影响医生健康。 灸法病种也在不断拓宽,应用灸法治疗癌症等疑难病、还是治未病及抗衰老方面。 在临床选择灸法应用时可以是用一种灸法,或者二种或更多的灸法结合应用,总之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关键点。 器械刺激 拔罐疗法 拔罐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罐具种类与拔罐法分类 原始的罐具:兽角 发展:竹罐、陶罐、金属罐、玻璃罐、有机玻璃罐、橡胶罐······ 常用:竹罐、陶罐、玻璃罐 罐具种类 拔罐法的应用 1、闪罐法:适应于肌肉较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处,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 2、留罐法:一般5~15分钟,可分为单罐法和多罐法。 3、走罐法(推罐法): 一般用于面积较 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如腰背、大腿等处。 案例: 卵巢囊肿术后胃瘫 * * 概 述 广义外治:泛指除口服及单纯注射给 药以外施于 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 法,比如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包括在 内。 狭义外治: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粘 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内治---腔道、血管给药 外治---皮肤给药---透皮问题 穴位经络调控 中医外治学:研究中医外治的渊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发展的一门学科。 中医外治法: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融汇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运用药、械、技等手段经体表或体表进入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发 展 《黄帝内经》中“桂心渍酒,以熨寒痹”,意指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后被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外治法,如针、灸、熏、贴、蒸、洗、熨、吸等诸多疗法。 古代医家治病多取外治法,如扁鹊治虢太子尸厥,施以针石及熨法而效;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楼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治疗外伤。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 吴师机擅用膏药等外治法治疗内外诸疾,其著作《理瀹骈文》是历史上外治疗法的集大成者,至今影响犹深。 Company name themegallery 《理瀹骈文》认为外用膏药中的药物炒用、蒸用皆不如生用。 外用药应选用生、香、猛、辛。 现代中医外治疗法丰富多彩,分药物外治疗法、非药物外治疗法、手术疗法三大类,非手术的外治法未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则根据病情,在适当地麻醉下,应用手术疗法,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 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多学科。 中药外用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某些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五倍子敷脐---治止汗 吴茱萸敷涌泉穴---治失眠 生栀子粉加面粉、白酒、蛋清外敷阿是穴 ---治急性软组织挫扭伤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历史悠久 疗效好 不断改进 治未病 双重 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