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评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咯血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支气管疾病 2.肺部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全身性疾病 * 二、临床表现 1.年龄 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等。40岁以上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者,要高度警惕支气管肺癌。 2.症状和体征 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 3.咯血的颜色和性状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支气管结核、出血性疾病,咯血为鲜红色;铁锈色血痰主要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肺吸虫病和肺泡出血;砖红色胶冻样血痰主要见于典型克雷伯杆菌肺炎。二尖瓣狭窄肺淤血咯血一般为暗红色,左心衰竭肺水肿时咯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并发肺梗死时常咯粘稠暗红色血痰。 * 三、评估要点 1.病史或诱发因素 2.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3.颜色和性状 4.咯血量的评估 5.咯血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6.并发症评估 *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发热 第三节 呼吸困难 第四节 咳嗽与咳痰 第五节 咯血 第十四节 黄疸 * 第一节 发热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亦可以是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 (二)发生机制 1.致热源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所致。致热源是一类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微量物质即可引起发热。目前已知的致热源可概括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2.非致热源性发热 * 二、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①低热 37.3~38℃; ②中等度热 38.1~39℃; ③高热 39.1~41℃; ④超高热 41℃以上。 * (二)发热的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并干燥无汗、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体温上升分为骤升型和缓升型。 2.高热期 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平衡。 3.体温下降期 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使体温恢复正常。降温的方式分为骤降和渐降。 *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39-40 ℃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 ℃ 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 * 2、弛张热: 体温在39 ℃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 ,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肺结核 *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 4、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霍奇金病等 * 5、波浪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见于布氏杆菌病 * 6、不规则热: 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见于肺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 三、评估要点 1.发热的特点 2.伴随症状 3.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4.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 四、相关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2.体液不足 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4.口腔黏膜改变 与发热所致的口腔黏膜干燥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惊厥。 6.潜在并发症 意识障碍。 * 第三节 呼吸困难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呼吸系统疾病 (二)心血管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心力衰竭、心包压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 (三)中毒 (四)血液病 (五)神经精神因素 * 二、临床表现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由于呼吸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呼吸道、肺、胸膜及呼吸肌的病变,引起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1.吸气性呼吸困难 是由于高位呼吸道炎症、异物、水肿及肿瘤等引起喉、气管或大支气管的狭窄或梗阻所致。 2.呼气性呼吸困难 是由于肺泡弹性减弱和(或)及小支气管狭窄(痉挛或炎症)所致。 3.混合性呼吸困难 是由于肺部病变广泛或胸腔病变压迫,致肺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 *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由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 左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较为严重,主要由于肺瘀血和肺组织弹性减弱,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受到障碍所致 右心功能不全时,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体循环瘀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