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的护理.PPT

小儿川崎病的护理.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两侧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五)口腔黏膜变化,如草莓舌、口腔咽喉黏膜充血,嘴唇红肿干裂甚至流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六)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多超过1.5公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三、合并症 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齐。 ①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 15-20%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 ②超过50%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 (一)心脏血管系统侵犯 ③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猝死率约占所有病患的2 %)。 ④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一)心脏血管系统侵犯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造影 箭头所指显示冠状动脉瘤 其它合并症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体温39℃~40℃,可持续7~10天,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这一阶段尽量让患儿卧床休息。 监测体温,每4h测量1次并记录,体温38.5℃进行物理降温,给予头部冷敷,温水擦浴。 五、护理 1.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一) 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使用药物降温,以防高热惊厥 出汗较多者随时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受凉。 多饮水或多饮喜欢的饮料,饮水不足者,汇报医生,及时由静脉补充。 五、护理 1.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二) *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 川崎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幼童,发生率约为五岁以下儿童人口的万分之一,男孩得到的机率约为女孩的1.5倍。 川崎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先发表,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至今仍无法了解其病因,可能和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 * (一)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齐。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 15-20%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 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猝死率约占所有病患的2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 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 (一)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齐。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 15-20%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 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猝死率约占所有病患的2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 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 (二)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有文献报告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 (三)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 (四)肠道假性阻塞。 (五)无菌性脑膜炎。 (六)肝功能指数上升、黄疸、腹泻、血清白蛋白降低等。除了心脏血管系统以外,其它器官组织 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应该会逐渐消失。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体温39℃~40℃,可持续7~10天,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这一阶段尽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或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每4h测量1次并记录,体温38.5℃进行物理降温,给予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使用药物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对出汗较多者随时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受凉。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或多饮喜欢的饮料,对饮水不足者,汇报医生,及时由静脉补充。 *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体温39℃~40℃,可持续7~10天,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这一阶段尽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或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每4h测量1次并记录,体温38.5℃进行物理降温,给予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使用药物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对出汗较多者随时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受凉。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