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银杏叶的利用 第六章 银杏叶的利用 6.1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 银杏叶含有黄酮类、萜内酯类、有机酚酸类、聚异戊烯醇类、生物碱和多糖类等60余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活性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类化合物。 德国首先提出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 黄酮甙≥24%, 萜内酯≥6%, 白果酚和银杏酚<10μg/g. 6.1.1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约36个,分为以下四类: (1)黄酮醇类化合物 黄酮醇类化合物包括山萘酚、槲皮素、异鼠李素、丁香亭、3′-甲氧基杨梅黄素及它们的甙 、山萘酚香豆酸酯和槲皮素香豆酸酯,共有23个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2)黄酮类化合物 (3)双黄酮类化合物 双黄酮类化合物有6个双黄酮化合物, 其结构如下 (4)花色素类化合物 花色素类化合物有(+)-儿茶素(33)、(—)-表儿茶素(34)、(+)- 倍儿茶素(35)和(—)-表倍儿茶素(36)。 银杏叶中的黄酮醇香豆酸酯,结构特殊,是治疗脑和四肢动脉血流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有效成分。其它单、双黄酮类也有类似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6.1.2 萜内酯类化合物 萜内酯类化合物有独特结构的二萜类(银杏内酯A、B、C、J和M)及倍半萜类(白果内酯),它们的结构如下: 银杏萜内酯A、B、C、J和M,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剂,能有效地抗血栓形成,对防治血管阻塞疗效显著,已用于临床。在已知血小板活化因子对抗剂中,银杏萜内酯B对新陈代谢有效全面的调理作用,受到当今医学家的关注,导致半合成及这类化合物细胞组织培养的研究。 白果内酯对神经疾病(精神病、脑病、脊髓等)具有治疗作用,它能确保神经元和轴突完整无缺。 6.1.3 聚异戊烯醇类化合物 聚异戊烯醇类属于多烯醇类,分布于哺乳动物的肝脏中,能使甘露糖变成脂体,增加甘油蛋白的合成,对维持正常肝脏功能起重要作用。 银杏叶中聚戊烯醇类含量较高,总量约20%,其结构如下: 6.1.4 长链酚酸类化合物 长链酚酸类化合物分布于银杏树的各组织中,白果中含量较高,约有6个化合物,它们的名称和结构如下: 白果酚和银杏酚为有毒物质,过多食用白果会引起中毒,长期服用银杏叶致过敏。银杏叶提取时,应除掉有毒物质,控制提取物中白果酚和银杏酚的含量<10ug/g。 4-十一烷基儿茶酚为抗癌活性成分。 此外,还有6-羟基犬尿烯酸、α、β-胡萝卜素、谷甾醇、谷甾醇-D-葡萄糖、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微量元素等。 6.2 银杏及其叶的采收 6.2.1 银杏 银杏(Ginkgo biloba)为落叶乔木,树干直立,高达30~40m。树皮淡灰色或灰褐色,有纵裂纹;叶扁平扇形,具长柄,上缘呈波状或有不规则浅裂,基部楔型,初叶浅绿色,夏季深绿,秋季变黄;花雌雄异株,雌花生于短枝先端,雌花球有长梗,雄花球为短柔荑花序状;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外、中和内种皮分别为肉质、骨质和膜质;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银杏是主产我国的独特裸子植物。古银杏仅在浙江天目山、四川和湖北交界处神农架地区及河南和安徽邻接的大别山有少量野生和半野生。 我国人工栽培银杏已有3000多年历史,范围广(辽宁沈阳、广东广州、江苏、浙江、甘肃东南部、四川峨眉山、贵州和云南等),已成为世界上银杏分布中心,占世界总数的70%以上。 全国银杏种子产量约625万~675万kg, 江苏为340万~380万kg, 江苏干叶总贮量4万t,可采干叶贮量约为4700t。 目前实际采取量约为1200t。 6.2.2 银杏叶的采收 叶的采收以夏末至秋中期(大约10月初),叶片绿或微黄时为宜。 过早采,叶的水分大,易霉变,发霉叶的有效成分(尤其内酯类)显著下降; 过晚采或落叶几乎全部变黄色,虽然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内酯含量明显下降,药典规定叶应为黄绿色。 鲜叶应摊开阴干,常翻动,防止发热、变黄和生霉,手抓起能碎,塑料袋包装、贮放。大量鲜叶应用干燥设备在60℃以下干燥为宜 。 6.3 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的制取 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管线保护方案.pdf VIP
- DB5101T 13-2018 成都市智慧城市市政设施 城市道路桥梁基础数据规范.pdf VIP
- 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巡视要点.pptx VIP
-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pdf VIP
- 第11课 “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 课件 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pptx VIP
- 基于Python的五子棋游戏设计.docx VIP
- 《岳阳楼记》的文言虚词.doc VIP
- Python语言与经济大数据分析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上海财经大学.docx VIP
- 初中英语英语完形填空100篇(二)配答案详解.pdf VIP
- 电梯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