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对策探讨讲义.ppt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对策探讨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大气环境宏观战略 2020年全国大气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通过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大幅度降低环境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城市和重点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面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同时,进一步严格空气质量标准,保护公众健康。 2015年 2020年 城市空气质量 消除空气质量劣三级的城市; 85%以上城市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95%以上城市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经济发达城市达到WHO指导值的第二阶段目标值 酸沉降超临界负荷的面积和总量 比2005年基准值下降30% 比2005年基准值下降50%以上 2、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选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以及辽宁中南、山东半岛、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城市群(简称三区六群)为“十二五”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重点 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推进区域内城市联合减排、多污染物综合减排、多污染源协同减排政策(简称三大减排政策) 旨在寻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最佳途径和实施重点,以实现投入最少,收益最大的良好效果。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辽中南 山东半岛 成渝地区 长株潭 武汉地区 全国GDP超千亿的城市(2008) 全国的城市化(45%)和城市群发展态势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将是我国 重点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 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一体化”战略已经为实施区域环保合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区域(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将加快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步伐。 重点地区“先试先行”理念和行动 区域协调机制与管理模式 协商管理 三位一体的区域大气管理模式 各市及港澳 各部门 企业、公众等 利益相关方 机动车尾气控制 组织保障框架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 区域空气质量 管理委员会 区域大气 科学中心 整合管理 公共管理 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策略 政策、法规支持 科研、计划支持 防治策略 A B 区域防治机制支持 D 减排工程支持 C 对区域大气污染机理及防治对策进行科学研究,如灰霾、光化学烟雾等新的污染问题防治技术等。 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考核等措施。 (五个统一) 制定新的产业发展及布局政策、大气防治法规、标准、政策。 企业SO2、NOX、烟尘、VOCS等污染物综合减排;交通源、工业源等污染协同减排;不同城市联合减排(三大减排)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以“五个统一”为核心,即统一规划、统一治污、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考核,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构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制。 联防联控工作任务: (一)【 区域标准 】制定和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设立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提高区域内新建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区域内新增大气污染排放的重大项目应同时征求区域内各相关省区市的意见。 (二)【 区域总量】适时增加实行总量控制的大气污染物类型,在继续做好二氧化硫减排基础上,推进氮氧化物、烟尘、VOC、燃煤汞和有毒有害废气等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三)【 区域布局 】划定并明确区域内“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等不同功能区的范围、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步将钢铁、冶炼、水泥、电力等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搬迁出人口密集的城市建成区和其他环境敏感区。 (四)【 区域能源 】大力发展和使用电力、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推广洁净煤技术和型煤使用,发展集中供热(暖),促进热电联产。 (五)【 区域交通 】加快重点城市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进程,推进车用燃油低硫化,加快老旧车辆淘汰,禁止老旧车辆在区域内转移。 (六)【 区域重点污染问题 】突出抓好臭氧、PM2.5细颗粒物和有毒有害废气污染防治,减轻区域灰霾。 同时,研究建立区域环境保护互助和重污染企业退出帮助基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成立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1 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划定区域大气污染敏感区 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2 3 4 推进区域交通、区域工业、区域能源 制定和实施区域特别排放限值和区域总量 建立区域重点排放源的统一监管体系 建立区域统一考核评估机制 5 6 7 8 五个统一,六项任务 3、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体系 1987年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确定了以防治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基本方针,突出了燃煤烟尘污染防治的重点。 1995年第一次修订,提出划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实施重点区域控制。建立了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制度等。 2000年第二次修订,规定污染物超标排放属于违法,按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提出划定大气污染控制重点城市和规定达标期限,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等。 200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