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玉屏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资料汇编★★★
PAGE
1 -
编制单位:玉屏侗族自治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石阡县茶叶生产办公室
联系电话:0856-3230062
第一篇:石阡苔茶的历史、渊源
石阡是贵州古老的茶区。根据近年来学术界对茶树分布,古地理学等多方面的分析考证,包括石阡在内的贵州茶区是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对茶的应用始于原始社会时期。但由于整个贵州建置较晚、开发迟、地势险、文人罕至,文献史料少,茶事记载更少,因此“地处深闺人未识”。
贵州首次出现关于茶的文字记载是汉代杨雄(公元前53年至18年)《方言》中说“蜀西南大,谓荼曰蔎”,荼即指早期的茶,汉代的蜀包括今天四川、贵州等地。晋代傅巽《七诲》载“南中茶子”,据查南中也包括我县在内的黔、川、滇一带,有“茶子”,就当然有茶了。到了唐代,陆羽《茶经》又进一步说明,“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经当今茶圣吴觉农考证,“夷州”即指贵州石阡一带。明万历三十年(1620年)《黔记》载:唐高祖黔安清江内各属费州(思南府)夷州(石阡府),清人张树《续黔书》也称,“今石阡、思南为夷州之夜朗也”。宋代,石阡开始以茶进贡。北宋乐史(987年前后)撰《太平寰宇记·江南道》载有“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上贡”。明代石阡茶记载更为详细。明万历《湄江》十五卷石阡府载:“赈田,万历二十六年江乐之巡按应朝分置,……又茶园壹拾丘拾肆亩,东抵水沟,西抵必汉田,南抵袁庆田,北抵土坎,除粮差岁纳合计年谷壹拾伍石陆斗,”可见当年茶园已作财产分配和课税对象,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成熟的管理制度。明《一统志》载,时值洪武年间,梵净山周围茶园进一步扩大,朝庭专门派官员到龙塘(江口闵孝)设立衙门统购茶叶在石阡设置茶仓运往西北易马,并在屏上(镇远)设立关卡,禁止私人买卖,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顺治年间。
清代《贵州通治》载:“黔省各属皆产茶……,石阡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清初《儒林外史》记载,明代镇远府汤总兵的儿子赴京会考,从石阡的包溪坪山备了“六篓贡茶”到京送与官人。可见明清时期坪山茶就享有盛名。民国八年(1919年)县知事周国华创修《石阡县志》载:“城南五十里之包溪、大地方一带,产茶最丰富,岁约十余万斤,东贩湖南长沙,四川西阳,近有到贵阳出售者”。1938年石阡资本家龙尧夫在县城开办“鸿云茶庄”雇请10人搞精制加工,畅销湘、川和两广。又据二十九年(1940年),《杨大思教材辑要》,“民国二十五年贵阳开全省展销会,石阡茶获优质奖章……,据《贵阳日报》载,贵州茶之多,首推安顺,年产约一千七百余担,茶味之美,则以石阡为擘焉,近年商会主席龙尧夫改良装璜,石阡茶大有畅销全省之势矣。”前中央农业实验所贵州湄潭实验茶场(即贵州茶叶研究所前身),民国三十一年调查,全省当年产茶11511担,其中石阡产茶1000担。一九五八年我县地印公社新华茶场生产的高香苔茶参加全国群英会的相关展示获得奖旗,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
上述各文中所述“石阡茶”皆指“石阡苔茶”。由此可见,石阡苔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相关传说
坪贯贡茶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清明节,一位秀才进京赶考途经坪贯,时值缕缕白雾犹如一层层薄薄的轻纱飘逸在山间田野,雾下丛丛茂密的茶树撑着身腰,争相吐新纳秀,长出一颗颗青翠欲滴的新芽,散发出幽幽的兰香,这优美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才子,便吩咐随从检点行礼逗留在村寨游山赏境一番。走进农家,人们以茶相待,干茶香气扑鼻,轻呷细品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疲意顿无。上路时又带上几筐茶叶,沿途祛疲除病使用。行到京城,只见宫廷内外人心惶惶,城门内外贴满诏告,原来因太后病重难愈,宫廷诏告天下,求医问药,秀才见此,遂将坪贯茶奇妙功效描述一番,再呈送给皇宫。不几日,太后病愈,为奖赏秀才功绩,皇帝特封秀才为进士,坪贯茶也由此声名远播。
石阡苔茶来源的传说:从前,在五德镇原地印新华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洞,叫仙人洞,洞里隐居着二位神仙,他们受命上天的旨意,到这一带扶贫济困拯救苦难的民众,在这一带只要人们缺衣少食,就可以到仙人洞借到;人们有灾难疾病,只要饮到仙人洞的圣水,就能逢凶化吉,消灾减害。因此周围山寨的人们常在这里祈求平安幸福。一日一老翁突发疾病,便由家人搀扶到仙人洞求治,到此只见水源干涸,坑中落叶沉积,老翁无水可饮,于是以池中落叶为药咀嚼吞服,该药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口感甚好;只觉药叶下肚,霎时神清气爽,病痛全除,于此又摘回落叶树上的种子回家播种,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到仙人洞采摘净水池边树种种植,不几年这种树就传开了,这树就是后来人们称的苔茶树。
第二篇:石阡苔茶地理分布
石阡苔茶是石阡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在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OOC】《过程控制》(南京邮电大学)章节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docx VIP
- 崇尚科学反邪教小学手抄报Word模板可编辑可打印J.docx VIP
- 崇尚科学反邪教小学手抄报Word模板可编辑可打印A.docx VIP
- 河道保洁服务应急预案.doc VIP
- 第3单元微项目2 体验表格美化效果-泰山版(2018)第3册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 风电项目风机吊装施工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方案.pdf VIP
- 第三讲 《易经》与风水(基础二).ppt VIP
- 《关于幼儿动画片观赏偏好的调研分析报告》14000字.doc VIP
- 监控报价 综合方案.doc VIP
- 监控报价清单表-监控报价模板.xls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