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滥伐森林、陡坡种植、过度放牧,使河流上游亚美尼亚高原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使河口向波斯湾推进了290km,河堤与河床不断增高,有些地段高出周围地面15米,当年的海港乌尔港被埋没在12米厚的泥沙之下。为了保持河道畅通,防止决堤泛滥,常年役使上万名奴隶和战俘进行繁重的维修工程。公元前3000年还制订了严厉的法律,对造成河道淤塞的人课以重刑。然而,由于不时发生的战乱和野蛮部族的入侵,使严格的维修制度不断遭到破坏,造成河流的淤塞与泛滥。公元1200—1300年蒙古族与鞑靼人的入侵给这个灌溉系统以最后的致命打击,从此洪水横流、田园荒芜、土地沙化。据考证,美索不达米亚全盛时期曾经供养过2500万人口,而现在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土的伊拉克全国人口只有一千多万人。当对世界上最强盛的城市、骄傲的首都巴比伦,也完全被掩埋在弥漫的风沙之下,任人凭吊。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提姆加德(Timgad)城,公元一世纪时由罗马帝国所规划和建设,是帝国居民与军队的粮食基地之一。该地原系波状起伏的稀树草原,经开发,成为农田与橄榄园,农业技术高超,文化发达,环境也得到很好的维护,成为罗马人在北非建设的样板。在建筑、工程与艺术方面堪称当时的奇迹:有对称的建筑群,长达5公里的引水渠,饰以浮雕的广场,17个有瓷砖镶嵌的罗马式大型浴池,巨大的榨油坊和可容2500观众的剧院等。这朵以健全的土地管理技术为基础的农业之花开放了几个世纪。不幸的是,公元七世纪游牧民族的入侵给该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大肆掠夺,强迫当地居民为奴,使之大量逃散。又改变原来的农作制度,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沙化,不断发生沙暴,城市逐渐湮没,并在沙漠下埋没了1200年,直至1912年始为法国考古队所发现,经30年的发掘,使这个古罗马灿烂文化遗迹重见天日。 荒漠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切,1968—1973年北非的持续干旱造成20万人和成百万头家畜死亡的悲剧促成了1977年在内罗毕召开了联合国荒漠化会议,讨论造成这种灾害的原因和如何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不幸,会议文件墨迹未干,70年代后期至1981—1984年更加严重的旱灾再次袭击该地区,仅埃塞俄比亚、苏丹和乍得三国的死亡人数就有上百万。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再次召开荒漠化会议,研究荒漠化的机制和应采取的对策。据估计,1977年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为5700万人,到 1989年上升为2.3亿人,估计到2000年将上升至3.5亿人。目前每年因农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60亿美元。据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的文件,要求采取行动制止或大大减缓荒漠化的蔓延和改良已荒漠化的土地,估计总共要耗资约1410亿美元,约合每年因荒漠化造成农业生产损失价值的5倍半。这就是说,防治荒漠化的全部投资可望于5—10年内全部收回,这是造福于全人类的大好事。可惜,迄今尚没有哪国政府拨出足够的经费来实现这项计划,直至1990年为止,各国投入防治荒漠化的总经费只及上述数目的十分之一。迄今世界的荒漠化仍在发展之中,与荒漠化作斗争仍将是21世纪全人类所面临的任务。 3.盐渍化和水涝这是水浇地上普遍发生的土地退化现象。水浇地约占世界耕地的18%,其单产常比当地不浇水的耕地高一二倍。因此,目前世界粮食有三分之一产于水浇地,而且预计2020年世界水浇地面积还将增加一倍以上,这对缓解粮食紧缺将起重要作用。 灌溉主要应用于雨水不足的地区,这些地区土壤中往往含有各种难溶和易溶的盐分。灌溉水能把渠道和土壤中的盐分溶解出来,随着水分的蒸发与蒸腾,便有数量不等的盐分积聚在土壤表面。这一过程在土壤学上称为次生盐渍化。一般来说,当土壤含盐量达到占干土重的0.2%时,作物生长受阻,这种土壤称为盐化土;而当土壤含盐量达到2%以上时,大多数作物即无法存活,这类土壤就是盐土。在土壤学上把上述两类土壤合称盐渍土,即俗称的盐碱土。 次生盐渍化影响的范围很广,而且仍有发展的趋势。据估计当前世界水浇地有1/4受其影响,有人推断到2000年将有50%至65%的水浇地会因盐分过多而减产。这个问题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中都较严重。例如埃及、伊朗和伊拉克等完全依赖灌溉的国家约有一半的耕地受盐分影响,美、俄等产粮大国问题也很严重。 常与次生盐渍化伴生的另一现象是水涝,又称沼泽化。传统的灌溉技术(如沟灌与畦灌)常有过量的水分下渗至底土,如当地潜水位较高时水位就会逐渐进一步提高,使土壤表层与表下层水分过多,形成水涝,妨碍作物生长。有时还可在根际形成盐套,使作物致死。 据世界监测研究所(WorldwatchInstitute)估算,如果盐渍化与水涝二者使世界水浇地减产1%,则每年减产的粮食就达100多万吨。 解决次生盐渍化与水涝的技术问题并不复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课件.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10.4 日本--东亚的群岛国家课件 晋教版.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极地地区课件 (新版)星球商务版.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10.1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课件 晋教版.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8.1 日本(第1课时)课件 (新版)星球商务版.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澳大利亚课件 (新版)星球商务版.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时区与区时课件.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2课 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ppt.ppt
- 噶米精编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2课 日本(二)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