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之英国革命.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英国革命 革命,指的是一种突然而剧烈的政治制度的转变,它表现为群众性的暴烈行动,是一种暴力。在欧洲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革命暴力一开始就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革命? 革命:revolution 原指天体旋转循环的运动。后来泛指武装起义,反对执政当局的反叛运动。 特点:暴力性,与evolution(改良)相对 变革性 “大宪章”(1215年) 清教Puritanism “清教徒” (Puritan)源于拉丁文Purus,意为清洁。16一17世纪英国加尔文派的信徒,主张清除国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旧传统:繁琐礼仪和教规、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因而被称为清教徒。 清教主义遂成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旗帜。 革命队伍的分化 长老派(Presbyterian):纲领主要体现在1641年11月国会通过的《大抗议书》。要求保证工商自由,成立长老派教会组织,政府应向国会负责等等。其目标就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独立派(Independents)希望废除骑士领有制,为此必须打倒国王实行共和; 平等派在第一次内战后出现,领袖是教士约翰·利尔本(John Lilbuene, 约1614-1657,引加尔文教义入英格兰者)。1646年发表《千万公民的抗议书》,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享有天赋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打倒国王,取消上议院等,废除公簿持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深得下层人民和军队士兵的拥护。 掘土派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应当还地于民,恢复土地公有制度,组织“共同劳动、共同吃饭”的人民公社。这些思想集中表达在掘土派主要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典》一书中。 詹姆斯一世 ——英国历史上唯一的留有著作的国王 议会 查理一世 ——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判死刑的国王 查理一世被士兵押往受刑 查理一世被斩首 克伦威尔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 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 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 查理二世和家人聚会 查 理 二 世 安妮女王 Anne of Great Britain 洛克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他的政治理念也深远地影响了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其他的西方国家。 《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在第二篇中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为光荣革命提供理论支持。 洛克和他的著作 英国革命保守性的问题 所谓“保守”,即与法国大革命相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保守的、不彻底的革命。 依据是: (1)片面取消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但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而非共和制度,在民主方面大打折扣; (3)以宗教为旗帜发动革命,未能诉诸理性。 (4)只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未能广泛发动群众; 英国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兼有民主制、寡头制和君主制的要素,议会内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权利制衡。 局限:英国政治文化的特点是重自由而轻平等。 什么是内阁制? 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一般指下院)中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议会的倒阁权——如果内阁得不到下院多数信任,内阁必须辞职;  内阁的解散权——由内阁首相(或总理)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属于这类政体的国家有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国家。 内阁制的形成 枢密院 内阁会议(外交委员会) 威廉三世(1689-1702)、安妮女王(1702-1714)时期,开始了由内阁向国王负责向议会多数负责的转变; 乔治一世 财政大臣(沃尔波)——首相 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多数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体现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地位质疑》,夏诚,《武汉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2、《突变还是渐变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