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PAGE
PAGE 2
从作品《等待戈多》
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学院:09级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5班
姓名:谷凤娟
学号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摘要:荒诞派戏剧曾在20世纪的西方舞台风行一时,它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状态的荒诞性,致力于展现人为了明确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己所进行挣扎的理由。在荒诞派戏剧作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所构成的破碎时空的世界里,人生存的尴尬。他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使人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本文通过作品《等待戈多》浅析一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戏剧品种,它既没有连贯的情节,有没有明晰的人物形象,甚至人物对话、独白也显得颠三倒四,近乎梦呓。但它却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抑或是仅仅在这荒诞的世界里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所进行的挣扎。传统的戏剧手法在这里被肢解、扭曲甚至变形,传统的戏剧评论方法和准则在他们的作品面前失去了效用。这一新的戏剧品种被称为“荒诞派戏剧”。
在所有荒诞派艺术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人的灵魂的孤苦、肉体的衰老和精神世界的虚构是永恒的主题。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中就说明了这几点,本文便从这部作品出发浅析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结构艺术:循环结构
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厨子举起杓子,把那只狗打死了。于是,所有的狗都跑来了,给那只狗掘了一个坟墓,还在墓碑上刻了墓志铭,让未来的狗可以看到。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
这是《等待戈多》中,弗拉基米尔在第二幕出场后高唱的一支歌,这支歌讲述了一个没有结局的,反复循环的故事。初看上去,颇感滑稽荒诞,殊不知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也正是剧作循环结构的暗示。这种独特的循环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幕与幕之间的重叠反复,如场景、时间、出入人物等前后如出一辙;二、人物语言和动作的重叠反复。
先看第一个方面,《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基本上是第一幕的重复,时间相同,地点一致,而且两幕沿着相同的顺序开展:路旁等戈多——遇见洪卓和幸运儿——小男孩捎来戈多的歉意和明天将至的诺言。第二个方面,两个流浪汉,一个不停地把靴子脱下穿上,另一个则是一会摘下帽子一会又戴上;两个人的嘴里东拉西扯,前言不搭后语,满是对现实社会的抱怨,来来回回也就总是那几句话。第一幕是等待,第二幕还是等待,剧情没有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而且“等待”这一戏剧环节重复多次,构成了剧作的主旋律。
不仅如此,贝克特的高明之处还在于重复之中有变化。第二幕中,枯树上长出了几片叶子,这仿佛表明世界的荒诞,不可把握。另外,第二幕中,洪卓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这又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难以捉摸。这种循环的结构,的确把人生苦闷,人生的虚幻与荒诞展现的淋漓尽致。
主题意义:生存的尴尬
英国作家马丁·埃林斯指出,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是“人类在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等待戈多》关注的是人的文化根基被切断、人对未来深感渺茫的困境,也就是人的基本境遇的恶化。①作为艺术上的基本论者,贝克特通过生存在尴尬境遇里,人精神上的挫败感和失落感的表现。否认了数世纪以来支撑西方人精神大厦的宗教理想和改革社会的愿望。贝克特的剧作偏重于表现人们处境的紧迫感和精神危机。剧中主人公首先是流浪汉、乞丐等,他们从自身贫困处境出发,无情地观察自己的命运,对世界抱着悲观的看法。而宗教的呼唤把人的主体世界无限的延伸到一个脱离了世俗、纯精神的乐园。它长期给心灵受挫、不甘忍受世俗生活的人提供着爱的最后避难所。改革社会的愿望则强调人类社会自我改良、自我发展的潜能。这就足够说明宗教与现世生活的背离。为了达到对这两点的根本否定,贝克特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其中最显著的是,戏剧人物的抽象化、宗教性、隐喻、类比、象征和反讽。
首先,所有的人物都是“抽象化的人”。通过抽取人物身上现实存在的个性特征,人物成了抽象化的人,或集体性的人。同时,不同人物有象征性的相互对应:动作和思想、理性和非理性、肉体和灵魂。例如《等待戈多》中的4个人物分别暗指俄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埃斯特拉贡代表的是人的动作、非理性、肉体。符拉季米尔代表的则是思维、理性及灵魂。所有的人物象征性的代表了整个人类。
其次,大量引用宗教性隐喻和类比。贝克特戏剧充满荒诞感,人物是荒诞的写照,舞台背景则是表现荒诞的工具。有人说“戈多”就是上帝,“流浪汉”是西方现代人的象征,“等待戈多”则是贝克特对现代人回归上帝的呼吁。②《等待戈多》中,一棵光秃、黝黑的枯树始终占据着观众的主要视野。对西方人来说,这无疑是对圣经事件的双重隐喻并且暗指基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毛绒玩具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docx
- DBJ50_T-194-2014:设施栽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pdf
- 和成 智慧型AF889(L)免治沖洗马桶座 说明书.pdf
- 【河南江西新疆卷】江西省河南省新疆三省2025届G20示范高中12月高三联考(12.19-12.20)数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
- 角膜常见疾病护理.pptx VIP
- 2025届广西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 (解析版).docx
- 氢气竖炉直接还原炼铁新工艺.pdf
- 《毛概论》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毛概论试题库..doc VIP
- 23版概论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