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两弹一星”、文化事业的发展 难点: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新中国科技领域的硕大成就 科 研 成 就 时  间 主 要 人 物 原子弹 1964.10.16 邓稼先、王淦昌等 氢弹 1967.6.17 钱三强、邓稼先等 人造地球卫星 1970.4.24 钱学森、赵九章等 神舟五号 2003.10.15 王应睐、邹承鲁等 杂交水稻 1973.10 袁隆平 “863”计划 1986.11 王大珩、王淦昌等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可用于实战导弹试验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概况】 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邓稼先   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他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   邓稼先(1924.6.25~1986.7.29)安徽省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他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24.6.25~1986.7.29 安徽怀宁人 理论物理学家 核物理学家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 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我国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 实验通信卫星“STW-1” 1984年4月8日 1988年9月7日我国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景海鹏 刘 旺 刘 洋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 2016年10月17日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首次长达30天。 景海鹏三次 神舟十一号飞船 耸立在发射架前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一号 1999.11.20.06:30:07~1999.11.21.03:41: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神舟二号 2001.01.10.01:00:03~2001.01.16.19:22: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三号 2002.03.25.22:15:00~2002.04.01.16:51: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四号 2002.12.30.00:40:00~2003.01.05.19:16: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五号 2003.10.15.09:00:00~2003.10.16.06:28:00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神舟六号 2005.10.12.09:00:00~2005.10.17.04:33:00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