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辜鸿铭与报界的几番纠结及遇合
—关于辜鸿铭与骆克哈特未曾刊发的信札
周怡 李帅
(山东大学威海新闻传播学院,威海,264209)
[摘要]近期发现辜鸿铭与英租威海卫最高行政长官、汉学家骆克哈特部分英文信札(1884—1921),涉及到诸多学术问题的探讨以及未曾刊发的原始稿件,包括辜鸿铭与在华外文报刊的复杂关系以及有关新闻当事人的涉外案件,骆克哈特在当中扮演了推荐人与调停人的角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投往《字林西报》的《辜鸿铭六十寿辰讲演》中文底稿中,记载了辜鸿铭的生日,可以更正目前学界的不同说法。这些信札第一次面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辜鸿铭;骆克哈特;汪凤瀛;《字林西报》;《神州日报》
辜鸿铭与骆克哈特的信札以及原始稿件的发现
辜鸿铭自1883 年10 月31 日至11 月7 日在上海的《字林西报》上连载《中国学》长文为起点,开始了他与报界的不解之缘。从此,他陆续在《泰晤士报》(TheTimes )、《日本邮报》(Japan Weekly Mail )、《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季刊》(North China Branch of RoyalAsian Society Journal 《京报》(Peking Gazette )(English Edition)、《北京每日新闻》(Peking DailyNews)、《香港日报》(Hong Kong Daily Press)、《中国评论》(National Review)、《东方杂志》(The Eastern
Miscellany)、《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字林西报》的前身,1866 年改名为《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亚洲学术杂志》(AsiaAcademic Journal)、《当代》(Contemporary )、《争辩日
报》(法国)等报刊上发表政论、文化评论与翻译文章。并游走于各种公共场合,与驻华外国政要以及新闻界、文化界人士频繁往来,发表演说,应对采访,接触媒体。在那个国势衰微、西学崛起、传统文化退场的年代,辜鸿铭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挽回中国文化的颓势。他的这些评论文章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独立的一支,决不损色,甚至要优于当下风靡全球的西方文明。一时间,西方人士大谈辜鸿铭,在华外文报刊无不登载辜鸿铭的文章,访华的著名作家泰戈尔、毛姆以及诸多外国学者与辜鸿铭晤面畅谈,辜鸿铭似乎成为那个时代的舆论焦点。然而,无论当时还是现在,人们一直忽略了辜鸿铭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英租威海卫的行政长官詹姆斯·斯图尔特·骆克哈特(James Stewart Lockhart),中文名字叫骆仁廷。从新近发现的资料来看,两人书信往来频繁,辜鸿铭生活中之重大事件,信中皆有陈述,当然也涉及到与报界的复杂关系,并得力于骆克哈特的帮助。这种通信联系长达27 年,直至骆克哈特于1921年从威海卫退休离开中国。
骆克哈特与辜鸿铭是爱丁堡大学的校友,辜鸿铭于1873 至1874 在该校文学院跟随导师卡莱尔专攻西方文学,骆克哈特1875 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从时间上推算,两人当时未能谋面,在辜鸿铭的书信中,曾多次向骆克哈特表示有意专程来威海拜访,亦未成行。根据目前发现辜鸿铭与骆克哈特的信札,时间跨度是在1884 年11 月20 日—1921 年3 月25 日之间,即骆克哈特在香港至威海卫任职的整个过程。骆克哈特于1883 年任港英政府税收督办、辅政司长官等职,是仅次于总督的一个职位,1902-1921 年调任威海卫最高行政长官。而另一位同样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的庄士敦时任威海卫华务司官员,并成为威海卫第二任行政长官,实际上,辜鸿铭与庄士敦亦有交往,从2011 年4 月7
这些信札当中混杂着部分投往在华英文报刊的原始稿件,应该是辜鸿铭连同书信一起邮寄给骆克哈特的,属于两人进行的学术交流,或是辜鸿铭拜托骆克哈特作为推荐人投往英文报刊的稿件,包括相互委托翻译的原稿。信札皆为英文手书,其中夹杂着德文、法文、拉丁文和古汉语,花体字的手书龙飞凤舞,颇难辨识。这些关于辜鸿铭的书信与稿件都属于骆克哈特的私人收藏物品,直至1998-2004 年威海档案馆从苏格兰国立图书馆及沃森大学图书馆四次查阅档案并复制归来之后,才有面世的机会。
骆克哈特是在英国租借威海卫期间任期最长的一任行政长官,任职19 年。他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对于殖民地区统治策略的确立,以及威海卫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即所谓“洋儒经略”的实施。比如说,他亲自起草制订了一系列适合威海卫本土的行政管理措施和司法制度,确定了一套完整的统治体系,利用儒家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