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doc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护生物学 PAGE 4 -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 刘巧儿 (经济管理学院 物业11-2 110694222)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同发展的情况,找到保护区建设的问题所在及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事项。再通过相关文献的的查找和收集,从中外保护区管理成功的案例中找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并得出解决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 Abstract: By compar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nature reserves and their neighboring communities, we try to find the reserve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the problems worth being noticed while constructing. The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collection, we find som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methods by using successful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rve management cases for reference. The last part is how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tressng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 lo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全球变暖的报告一出,已经引起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大,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向外延伸,对环境的再次破坏也就不言而喻。不少物种在人类的干扰下失去了他们曾今的生存环境,有的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减少生境破碎化对生物造成的伤害,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保护,但保护的过程中还是存着许多问题。接下来,我来简要谈一谈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 1.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及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状况 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科学定义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保护区不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重要作用,而且通过提供环境效益保证工农业安全生产、促进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生态旅游等,使各地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获得巨大利益。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1499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处,面积8899万公顷;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全国85%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40%的天然湿地、20%的天然林、绝大多数自然遗迹、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都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 2.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现状 一方面看,国家将具有保护价值的森林等自然资源划入保护区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社区居民的原始生产生活来源被“切断”。保护区社区居民认为是自然保护区所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愈演愈烈。 以西部地区为例,西部几乎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人口密度均不低于同等自然条件的乡村地区, 已远远超出合理的人口承载范围, 西北地区甚至有约20%的自然保护区产生 “绿洲”效应, 成为人口聚居地( 如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有居民20万人) 。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产生了强大的利用压力, 这种资源利用还普遍得到需要完成各种经济指标的当地政府的支持, 这不是权属有限的少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能够有效管制的。自然保护区经费投入不足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尽管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但由于经费严重入不敷出, 实际上实行的是差额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在西部, 超过80%已经建立管理机构的自然保护区被迫走上“以自养补不足”之路, 造成管理与经营混于一体 。目前, 西部已有超过40% 的自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