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区寄传作文600
段太尉逸事状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2.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2.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
1.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
2.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相关常识;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3.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鸿门宴》有关与项羽与刘邦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人物传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了解段太尉的逸事,体会段太尉的性格品质。
板书: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二、作者简介
学生齐读,并增补课本注释上的内容。
多媒体屏幕显示: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
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寓言散文:《三戒》;著有《柳河东集》。
三、题解
学生齐读书本注释,并按照教师在屏幕显示的内容增补。
1.多媒体屏幕显示:
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人物逸事。
2.教师讲述柳宗元写此逸事状的背景以及太尉生平。
多媒体屏幕显示:
文史背景: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叛乱,叛军拥戴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在朝廷,怒斥朱泚,并以朝笏击其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四、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五、阅读鉴赏活动
1.再次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2.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评,串讲句意。
3.讨论: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点拨: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板书: 郭晞纵兵
段太尉请缨
诛杀暴卒刚正沉勇
诛杀士卒
辩理
焦令谌夺田 天旱,无收,焦督农臣之廉者
代民偿租仁慈宽厚
上状,挨打 官之正者
段与民还谷
告诫家人
拒收贿赂清廉正直
放置所收财物
材料来源、写作目的
4.探究: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探究。
点拨:
1)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的笔调作客观的记叙。
2)对比、衬托。总之,作者运用了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的写实手法
六、探究交流活动
段太尉杀掉喝酒闹事、危害百姓的十七名士兵,你对这种杀一儆百的惩戒方式有何评论?
七、布置作业:归纳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文言知识。完成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归纳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古今异义
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为生民,即老百姓;今指不熟悉的人。
2.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古义为无故死亡;今指突然死亡。
3.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古义为不要紧,无妨;今指没有伤口
4.请假设草具 古义为两个词,假:借,设:置,安排;今指①姑且认定②虚构。
5.一夕自恨死古义为羞悔,遗憾;今指痛恨。
6.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 古义为没有能力;今表能愿的否定
7.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 古义为往来;今指①出去和进来②不一致, 不相符。
三、词类活用
1.晞一营大噪,尽甲名词用作动词,披上铠甲。
2.舆来宫中名词作动词,抬。
3.乃我困汝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处于困难处境
4.手注善药名词作状语,亲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