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人们对于智力这个词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有时我
们能凭经验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际上人们把智力作为一个日常概念
来使用,把智力高低当作聪敏、愚钝的同义语。
在科学上,智力这一概念一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包括观察、记忆、
思维、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平时是看不到的,只有
当这种心理特性表现在活动上时,才能显露出来。
实际上智力是一种潜在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以脑的神
经活动为基础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是一种潜在的智慧能量。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巨大的智
慧潜能。就人脑的记忆储存量来讲,有人认为人脑的记忆储存量达 1012—
1015 比特,比目前储存量为 107 比特的电子计算机高 10 万—1 亿倍。有的专
家认为,人脑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 5 亿册书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奥托则认
为,一般人只运用了其总体智慧的 4%;也有人认为有卓越成就的一些科学
家,他们所运用的智力,也不超过其全部智慧的 30%。有的心理学家指出,
如果人们迫使自己运用自己潜能的一半,人们就轻而易举地学会 40—50 种语
言,将一部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并顺利地完成十所大学的课程。
美国心理学家陆哥感叹道:“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连年的战争,
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
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自身的人类未被开发的巨大潜力。如此之多的现代人,其
生活中心竟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电视和卡通片的感官刺激。
我等芸芸众生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可以成为什么人;如此之多的
吾辈尚未经历足月的心理和社会的诞生,却已经衰老死亡。”
由此可见,人类智力的潜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那么对潜能的开发由什
么决定呢?许多人认为遗传因素是开发智力的内因,其外因则取决于环境和
教育。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利用。所以,人类对自己智力的开发也将是一个
挑战性的战争。
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智力有否差异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思
维敏捷而反应灵敏,而有的人却迟钝、呆滞呢?汉高祖刘邦曾经召集大臣议
论自己能成大业的原因。有的人说那是陛下厚赏功臣的缘故;还有的说,那
是陛下功德无量。刘邦听了之后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
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马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是客观存
在的。
智力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人的身上,而且同一个人发展的不同时期,
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它的表现是:有些能力发展成熟的早,
有些能力则较迟。到了老年衰退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智力发展差异产生了既有智力开发得早的“神童”,又有智力开发得晚
的“大器晚成”,但更多的表现为中青年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年富力强的
黄金时代”,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而我们所谓的“神童”,也就是智商 IQ,
在 130 以上的超常儿童。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在古今中外是屡见不鲜的。
但大量统计材料表明,一个人在中青年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为完善时
期。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名人都是在这个年龄期间做出成就的。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各方登台的指挥将帅年
龄是:曹操 54 岁,孙权、孔明均为 27 岁,周瑜 34 岁,鲁肃 37 岁。在国外,
爱迪生 20 岁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权;牛顿 23 岁发现万有引力;莱布尼兹 20
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后,以 1901 年至 1979 年 31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
的 301 人统计表明,30 岁至 50 岁之间是取得成果的最佳年龄。他们占获得
诺贝尔奖总人数的 75%。
例如,居里夫人在 31 岁时就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和钋,马司尼 21
岁时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通讯实验,维恩 29 岁提出热辐射定律,爱因斯坦
26 岁提出光量子学说狭义相对论,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在 34 岁和 30 岁时,
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这种例子列举不鲜。
一、智力与知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知识看作永恒不变的真理,以为掌握知识越多,就智
力越高。只要分数高就是聪明,而成绩差就是低能儿,所以人们就十分注重
成绩而以学业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人们往往避开了认识
活动的主体,将知识作为一切的出发点。请看看我们的社会、父母从小就让
孩子“读书”、报了英语班、钢琴班、数学班、绘画班,或者为了让孩子专
心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剥夺了他们所有的时间而去学习、背书,而自己却
包揽了孩子所有的日常事务。在他们看来,掌握了丰富知识就会提高智力水
平,促进孩子的发展。
然而,事实却是这样:在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