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国、做饭、做人、做文杂议
邱轩洛
查词典知悉,“调和鼎鼐”一词,乃是古人对治国理政大才的一种专誉。是呀,在古时,鼎鼐不仅是一种烹调食器,同时也是国之“重器”所在,而更重要的是,像商汤、尹伊、庖丁这样的治国论道大才,其微时也都有立于庖厨的人生经历,而且,他们也都是传说中的坊间烹调神手呢。
如此史实,是让人不得不这样去想:在这做饭与理政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比如说,在烹调配料上的五色、五味、五行相谐关系讲究,这是不是与治国理政上的资源配置同理?还有,在烹调上的刀工讲究,其不仅有美食美学上的欣赏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便于入味的问题,此者,是不是与治国理政时处理法治与人性间的关系相通?至于说烹调的火候掌握,那在《道德经》中其实早就有“治大国如烹小鲜”一说了。
实际上,不仅做饭与治国之间有着相通之处,其实在做人与做饭之间,可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请看吧,在我们身边,凡是那些胖乎乎一团和气的大厨和在家中掌勺在单位受人拥戴的领导们,他们是不是在做人与处事上大多持谦卑低调的姿态——我想,他们,是绝不会以己之口味为味,同时呢,也绝不会对他人做出那种味重量小的“饭”来;相反,像那种性格强势毛糙之人,他们在做饭做事时,或可能烧糊弄砸的概率要大些?还有就是那些太过精明之人,若令其掌勺或立于朝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看人下菜”的人),在他们心目中,可能盘算最多的就是食客们的身份与配料成本——像这样的人,当然是不会做好饭与办成事的!
关于做饭与做文间的关系,在此我们不妨以中国文人为例,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文人或因受到道家养生思想影响太重之故,所以呀,他们对于美食与烹调的关注,是几乎演变成了一种个人人生情趣的表达,典型如苏东坡、袁牧、李笠翁、曹雪芹、梁实秋、林语堂、丰自凯、周作人、沙叶新等人,他们呢,不仅个个都是美食家,而且,也都能亲临庖厨烹鲜击肥,而更令人叫绝的是,他们还能将掌勺的乐趣以及对美食的品评给升华出一篇篇美文来,终而,是为中华文学史刷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你说妙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