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知识点汇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 1 -6 年级阅读知识点汇总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 .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第一部分:词语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 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 ……的场景),反 映了人物 ……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 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 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 + 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 XX 比作(把 XX 拟人化) 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 点,表达了(人物) ……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 ……,突 出了(事物) ……的特点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 “引起了对 ……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 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 D、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 E、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 ……,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 ……的感情 G、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使文章语言更优美 (或 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