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戴厚英的人生之路
吴中杰
吴中杰,1936年3月生,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吴中杰鲁迅研究系列》(8卷本)《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文艺学导论》等学术著作;《海上学人》《复旦往事》《曦园语丝》等散文集;并与高云合作主编有关戴厚英的书籍《戴厚英啊,戴厚英》《戴厚英文集》(8卷本)等。
被文学大家萧乾先生赞为“一位诚实的作家,一个真正的人”的戴厚英,1996年8月25日,正当她年富力强、创作力旺盛之际,却在自己的家中惨遭杀害,至今回想起来我们仍深感痛心和惋惜。
关于戴厚英老师我并不陌生。创刊于1980年的上海《采风》报编辑部就设在现作家协会的北楼,与戴厚英的宿舍“贴隔壁”。那些年我们还在大学求学,利用业余时间来到这里当“见习编辑”。中午时分,戴厚英宿舍的门才打开,她看见我们,就会招呼我们进去坐坐。戴厚英当时已是大有名气的文学批评家,想不到她竟住在如此简陋的宿舍里。她直爽却和气,丝毫感觉不到“盛气凌人”的架势。爱抽烟的她递上烟来敬我们,当我们说不会时,她笑着说,看来是个好学生。宿舍很小,与他人不同的是多了个写字桌,桌上是成堆的稿子。后来我才知道,蜚声文坛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就是在这样的陋室里写就的。
戴厚英对于我等属于“老师辈”,当时关于她诸多传闻是道听途说,不足为凭。巧的是我的老师,复旦大学教授吴中杰先生及他的夫人高云老师,却是与戴厚英相交几十年的老朋友。1997年8月,戴厚英遇害一周年之际,其女儿戴醒带领全家回国来为母亲扫墓。戴醒说,她很想为她母亲出版一套较完备的文集,以资永久的纪念,但她远在美国,无法料理此事。吴中杰和高云老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编辑这套文集的重任,两年后,在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一套8卷本的《戴厚英文集》出版问世。
近年来吴中杰教授侨居澳大利亚,去年曾回上海收集写作资料,但为了照顾两个小外孙,又匆匆返回了悉尼。原本想当面采访他的计划泡汤了,只好进行书面采访。好在老师对学生一向很热情,他整理了有关戴厚英的资料传送与我。读着丰繁的资料,我的心再一次被震动,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戴厚英作为中国一个特定时期的文艺评论家和新时期的作家,她所走过的路,曲折却具典型,这段历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应留下重重的一笔……
坎坷的命运导源于性格和才干
记者:戴厚英是位卓越作家,这与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文学理论修养根底有关,但她一生命运坎坷,你曾说,这既取决于时代的风涛,也导源于她自己的性格。
吴中杰:是。戴厚英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38年3月。这是生不逢时的年月,她一生下来,就面临着民族的深重灾难。
戴厚英的祖上虽做过武官,门前也立过牌坊,但戴家的“光荣门第”到她祖父一代就结束了。成了破落户子弟的祖父以经营土布为生,而她父亲也只是镇上一个杂货铺的小店主。尽管这样,在当时的中国,特别在农村,这样的家境也算不错了,戴厚英不仅能够上学读书,而且从不缺少学习用品。
记者:据说,戴厚英从小就聪明好学,思维敏捷,口才出众。
吴中杰:是,因她上学之前就由祖父教识了许多字,所以一入学,学习成绩就很突出。她的口才很好,小学六年级时,获得过全校演讲比赛第一名。当她读中学时,全国已经解放。在解放初期,为了配合政治任务,常常要学生参加宣传活动,不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大运动要配合宣传,而且反投机倒把、推行婚姻法等政事,也要组织宣传队。而戴厚英都积极投入,什么秧歌队、腰鼓队、演剧队,她都参加。同时她还演过很多戏:《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刘胡兰》……演得有声有色。
戴厚英少年时代形成的这些性格特点和文艺才干,对她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她的敏捷思维能力和出众的才华,有助于她取得很大的文学成就,而过于要强的个性和不肯让人的锋利言辞,又使她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性格即命运。所以,我认为,她一生坎坷的命运,既取决于时代的风涛,也导源于她自己的性格。后来,她把自己的自传取名为《性格?命运?我的故事》,说明她也认同这一点。
她的大学生活:在不停顿地向左转中度过
记者:戴厚英是1956年考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那年是解放后文化界学术空气最祥和的时候。据说,她当时就是怀着作家梦进入大学的。
吴中杰:是的,那一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他的主题报告中强调了知识分子的进步性和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并且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接着,毛泽东主席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学术方针,鼓励文人学者进行鸣放。所以不少知识分子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们卸下思想改造运动以来背上的思想包袱,变得活跃起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戴厚英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