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719-2011- 聚苯乙烯泡沫中残留发泡剂的测定.pdfVIP

DB32∕T 1719-2011- 聚苯乙烯泡沫中残留发泡剂的测定.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P ICS 71.040.50 G31 备案号:30507-2011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1719—2011 聚苯乙烯泡沫中残留发泡剂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foaming agent residue in polystyrene foams 2011-04-20发布 2011-04-2001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2/T1719—2011 前 言 本标准参照ASTM D 7132-05《挤出型聚苯乙烯泡沫中残留发泡剂物质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本标准与ASTM D 7132-05相比主要差异: ——明确了发泡剂种类; ——ASTM D 7132-05中使用30 m×0.53 mm HP-1色谱柱分析非极性发泡剂,30 m×0.53 mm HP-17 色谱柱分析极性发泡剂更改为单独使用60 m×0.32 mm DB-1301色谱柱。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本标准由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工程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工程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南 京法宁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环境经济技术国际合作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宇宏 余辉 陈俭霖 王燕 费梅花 顾晓利 DB32/T1719—2011 聚苯乙烯泡沫中残留发泡剂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残留发泡剂的测定方法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仪器条件 和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聚苯乙烯泡沫中有机残留发泡剂二氟一氯甲烷、二氯一氟乙烷和二氟乙烷含量的测 定。 2 方法原理 本方法通过甲苯溶解聚苯乙烯泡沫,使泡沫中残留有机发泡剂溶解在甲苯中,抽取样品溶液,经气 相色谱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用内标法计算试样中各类残留发泡剂的含量。 3 试剂与材料 3.1 标准品:HCFC-22(二氟一氯甲烷;CHClF )、HCFC-142b(二氯一氟乙烷;CH CClF )、HCFC-152a 2 3 2 (二氟乙烷;CH CHF ):纯度均不低于95 %; 3 2 3.2 正庚烷:色谱纯; 3.3 甲苯,分析纯,纯度不低于99.8 % 3.4 载气:氮气≥99.995 %; 3.5 燃气:氢气≥99.995 %。 4 仪器设备 4.1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能满足分析要求的气相色谱仪。 4.2 色谱柱:中等极性柱,如DB-1301,柱长60 m,内径0.32 mm,膜厚1μm。 4.3 分析天平:感量0.1 mg。 4.4 微量注射器:1 µL。 4.5 20 mL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4.6 100 mL容量瓶。 4.7 250 mL三角烧瓶。 5 仪器条件 气相色谱仪条件 进样方式:分流进样; 分流比:10:1; 载气流速:1.0 mL/min; 氢气流速:40 mL/min; 空气流速:380 mL/min; 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 ℃,保持5 min,20 ℃/min升至180 ℃保持5 min; 进样口温度:160 ℃; 检测器温度:230 ℃; 尾吹:10 mL/min; 6 分析步骤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