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则天扶持二张的政治意图之我见
——读黄永年先生的《说李武政权》
一
黄先生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文杂志》1982年第一期,后来先后被收在《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里。黄先生的《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建立了自己新的唐史体系并对陈先生在《唐代政治述论稿》中的唐史间架体系提出了挑战和有益的补充,尽管有人对黄先生的新的唐史体系作出质疑,提出黄先生仍未走出陈先生的怪圈,但这篇文章对陈先生的《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金明馆丛稿初编二六六页)确有所修正和补充,可见该文章的价值所在,有研读的必要。
因这篇文章在《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里最为成熟,故就此作为文章的范文来研读。黄先生的这篇文章认为李武政权是一个“以李氏居虚名、以武氏掌实权的畸形政权。”并认为早在麟德元年(644)诛上官仪后武后以皇后身份“垂帘于(高宗)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实际上已经是后来李武政权的先导。先生对张柬之政变进行剖析认为张之兵变实际上是李武在共同利益上的联合来对付一股新兴的势力集团二张。二张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严重触犯了李武两家的利益对李武政权的存在有严重的威胁于是出现了,以李武两家的核心人物为后台,代表两家利益的张柬之、袁恕己等人发动的一场政变。认为韦后乱政也是对李武政权的挑战,韦后开始是李武政权的一分子,后来随着权力欲的不断增加,想建立一个以韦氏为核心的政权严重触犯了李武两家的共同利益,因此出现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联合诛杀韦氏。其中的太子李重俊叛乱只是这一事件的一个小插曲,尽管该政变已诛杀武三思父子,但李重俊意在建立一个李氏独掌天下的政权严重触犯了李武两家的利益以及新兴韦氏集团的利益,因此失败是其必然。李武两家再次联手,来维护李武政权的稳定。认为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诛杀其姑太平公主的政变,实际上是李武双方实力的最后摊牌,最后政归李氏,李武政权正式结束。在这里黄先生对陈先生在《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关于武氏势力的淡出政治舞台时间界限做了修正,对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
根据黄先生给我们提供的线索:该政权自麟德元年(644)开始真正起作用到先天二年(713)年先后共存在了共69年。就整个唐代历史来看占1/5还要多,历经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如果从神龙元年(705)武则天下台算起,在武家的唯一支柱武则天下台后,武氏政权集团并未向西汉的吕氏集团那样一发而溃,而是在先天二年(713)在与李氏政权的真正角逐中因斗争失败而被打败。还顽强存在了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武氏政权一连参与了诸多政治和军事行动,并且每次都是和李氏并肩而战,表明李武两家已和谐融为一体,对于外来的集团势力的挑战包括二张、李重俊的独李势力、韦氏势力都被一一粉碎。
这与武则天的精心安排是分不开的。关于武则天对李武两家的安排,杜文玉先生有专文即:《论武则天统治晚期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武则天与神都洛阳》一百五十八页)中对武则天晚年实行的温和执政政策以及对李武两家的和谐融为一体作了深入的探讨,这与黄先生再论李武政权的延续以及参与多次政变的强大实力是一致的。这里有疑问的是武则天既然倾心于调整李武关系使李武政权和谐融为一体,为何对二张的实力加以限量扶持。据史载:武则天晚年对二张过于崇信,使得二张势力发展很快,一大批朝臣依附于二张,他们的兄弟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依仗其势,卖官鬻爵,强占民田,抢夺奴婢、姬妾不可胜数。他们还欺压百姓,草菅人命,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极大愤慨。二张势倾朝野,飞扬跋扈,连太子、相王、太平公主等李氏子孙都对他们非常敬畏,曾共同上表请封张昌宗为王,可见其势力之大。所谓“则天春秋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这里有疑问自然而生,武则天在自己生命的后期应该是安排后事,让继任者更好的接受政权而不是为他制造麻烦。鉴于汉吕氏之灭的教训更好的安排武氏家族与李氏家族的和谐,使他们更好的融为一体而不是处处制造矛盾。郭绍林先生在《张易之、张昌宗是武则天的什么人》(《河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认为:“当时朝臣有两股重要力量,一股是逐渐削弱的诸武,一股是或明或暗主张还政于李唐的正统派,都属于外朝。武则天利用这两股力量的同时,还要对他们加以平衡、防范和抑制,需要经营自己的政治势力——内朝,因而二张又充当了武则天的私人政治力量。”对于郭先生的观点在此不多加评论,如果从黄先生的李武和谐融为一体的角度来考虑,李武两家都得到了应有的安排,实际上已经成了一股势力,不存在两股势力。对于武则天时期是否存在内外朝,二张主持的控鹤府是否是武则天主持的内朝有值得商榷之处。内朝有参与政事要务之权,外朝只有行驶之权而无决定权,二张组织的奉宸府只是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