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①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 “采菊东篱下”,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ⅰ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 ⅱ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耿介; ⅲ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高洁。 ⅳ唐元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陶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ⅴ。李白笔下的月,林逋笔下的梅,周敦颐笔下的莲等等。 1庐( )2喧( ) 3尔( )4篱( ) 5悠( )6辨( ) lú xuān ěr lí yōu biàn 结卢在人境, 而无车马宣。 问君何能而? 心远地自篇。 采菊东离下, 油然见南山。 山气日西佳, 飞鸟相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己忘言。 庐 喧 尔 偏 篱 悠 夕 与 辨 已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饮酒十二首(其五)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 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诗的内容上可以分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饮酒》小序: 按节奏吟读诗歌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建造房屋 世俗往来的纷扰 怎么能这样?尔:这样。 我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 但我却不受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我怎么能这样? 只要我存心远离尘俗,所处的地方自然也就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悠闲自得的样子 共同,一起 人生真正的意义 通“辩”,辩解、分说。 我悠闲自得的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抬头望见南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山中云雾在傍晚显得更加美丽,飞鸟们一起归巢。 我从这大自然中领悟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辩解却已经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将诗歌划分为三个层次。 记叙、描写、议论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第一层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这是第一层: 记叙“心远地自偏”的情由。 分析第一层?: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第16课 孤独之旅.ppt
- 一年级上册数学授课-第3课时 第几.ppt
- 六年级下册数学4.4 反比例.pptx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pptx
-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章专项精练 热学计算.ppt
- 五年级上册语文5《詹天佑》鲁教版.ppt
-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二).ppt
-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章末考点复习与小结作业 .ppt
- 二年级上册英语Module 7 Unit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ppt
- 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3《My friends》(song time).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