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裔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至1876年开始在布吕克教授领导的生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并接受医学临床方面的训练,于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旋至维也纳公立医院研究幼年一成年脑(特别是延髓)的个体发育。1885年旅居巴黎,就学于神经病理学家夏尔科,认为神经症可以求助于心理治疗。1886年返维也纳,研究歇斯底里症(或称癔病)及其治疗。1900年以后,声誉日隆,信徒众多。1909年,被邀参加美国克拉克大学校庆,即席发表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因之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30年,获歌德奖金。1936年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奥地利,弗洛伊德被迫离开了维也纳,1939年9月21日死于英国。
弗洛伊德致力研究精神分析60余年,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年)、《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年)、《精神分析引论》(1916—1917年)、《群众心理与人类“自我”分析》(1920年)、《自我和伊特》(1923年)、《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年)、《弗洛伊德自传》(1935年)等。
《精神分析引论》(IntroductoryLecturesOnPsycheAnalysis)初版于1917年,1922年英国伦敦乔冶一艾伦和昂温公司出版了JoanRiviere,翻译的英文版,193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译本,高觉敷译,198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了此书。
该书共3编28讲。第一编叙述过失心理学的内容,第二编阐述作者对梦的假说以及释梦的技术,第三编阐述神经病心理治疗的原理。
1.该书内容丰富,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关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决定于潜意识的欲望,但他也说:“但这决不意味着,对我们来说,意识的属性已经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它仍然是唯一的光线,照亮了我们通向心理生活奥秘的道路。也就由于我们的发现的特殊性,我们在心理学内的科学研究就是要将潜意识历程译成意识过程,从而填补了意识知觉的空白”。
2.关于泛性论问题,弗洛伊德采取生物学的观点,将他的理论建立在生物学的事实基础上,以为生物有自存和存种两种目的,因此,“将本能分为两大类,使相当于人类两大需要——即饥与爱”。而他尤为重视爱与性。“根据这个观点,我们乃介入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于精神分析之内。前者包举个体的生存、延续及发展,后者包括幼稚的及倒错的性生活。”
3.关于死本能问题,弗洛伊德说:“死亡以死本能的形式,成为一种消灭生命的势力,而所有生命的目标都表现于死亡”。他认为“本能的目标在试图恢复事物的较早期的状态。”这个目标被称为“复旧的强迫性”。“假定远在往古,生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起源于无生物,那么,据我们的假设,那时便有一种本能要以毁灭生命而重返于无机形态为目的。又假定我们所称的自我破坏的冲动起源于这个本能,那么这个冲动便可被视为任何生命历程所不能缺乏的一种死本能的表现”。所以他相信本能可分两类:食色本能要将生命的物质合成较大的统一体,而死本能则要将生命的物质重复返于无机的状态。
4.对文化的态度问题上,弗洛伊德对唯乐原则的重视尤较胜于唯实原则。人生有什么目的?他回答是“寻求幸福:他们要得到幸福,而且要永保多福”。即一方面在消除痛苦和不适,另一方面在体验高度的快乐。文化的成就要用人类幸福的程度予以测量。“我们的痛苦要由我们的所谓文明负责,如果我们背弃了它,复返于原始的情境,我们将远较幸福了”。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的进步不能增进人的快乐,反而增进痛苦。他在性本能外,增加了死本能,而死本能的表现则为攻击。不论性或攻击的冲动,在正常的文明社会里都要受到克制或压抑。他对文明的不满主要是由于他认为这种限制会给人带来不快乐的结果,不如复归于野蛮时期。
5.该书用了不少篇幅来研究过失问题。“讨论过失时最有趣而又未得到解答的问题当然是下面的几个:我们说,过失是两种不同意向互相牵制的结果,其一可称为被牵制的意向,另一个可称为牵制的意向。被牵制的意向不会引起其他问题,至于牵制的意向,我们第一要知道那些起来牵制他种意向的是些什么意向。第二,牵制的意向和被牵制的意向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作者分析了口误的心理机制,认为说话者决意不将观念发表而为语言,因此他便说错了话;换句话说,那不许发表的倾向乃起而反抗说话者的意志,或者改变他所允许的意向的表示;或者与它混合起来,或竟取而代之,而使自己得到发表。
6.把梦作为研究重点,试图探究梦的心理机制是该书的显著特点之一。“用自由联想法研究自己的梦,发现梦是被压抑欲望的伪装满足,可借以洞察无意识系统的深处,并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