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7
考古学基础知识
一、 狭义考古学: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学科。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迹,把遗物和遗迹亦总称为遗存。 田野考古的首要任务是搜集资料,搜寻物件是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的一切遗存,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和自然地理资料,例如土样、贝壳、花粉、动物骨髂等等。搜寻物件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从居住址、制作场,到墓葬;从日用器、兵器,到礼器、乐器、艺术品;从材料、半成品、成品,到废品、生活垃圾;从巨大的城址、长城运河,到微小的珠饰、籽种、昆虫遗体,以及直径在10-100微米的孢粉,都在搜寻之列。 1、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其中考古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原有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有选择地收集暴露出来的遗物,并确定需要保护的遗存。发掘是通过挖掘来揭露遗迹,收集遗物,记录各种现象。清理是在遗存已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其残留部分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也可以把清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发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次工作兼有几种工作方式,如调查中常配以试掘,正式发掘也要边发掘边调查。 2、 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 田野考古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野外工作、室内整理、编写发表报告。 1) 准备:地面踏查是我国现阶段田野调查的主要形式。地面踏查分为全面普查、专题调查、预备调查、区域系统调查。钻探是利用探铲取得一定地点的文化堆积资料,它比发掘省工、破坏性小,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较大面积的地下情况。 A、 水边——古代生活靠水,所以遗址多在山区水边,所以说长江黄河是母亲河,古文明都有水源,如二里头等都是与河流密不可分;丘陵——古代为了逃避水难 B、 在地面上有无古代遗物(如陶片),根据常识判断是哪个时期的文物,判断哪个时代的人在此生活 C、 根据崖的土质判断此前是否有人在此生活过,调查记录(在郑州等地曾做过大规模调查,非常辛苦) 2) 田野发掘 打报告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审批才能进行挖掘,购买物资、挖掘时间长短不等,从几个月到几年。 挖掘现场: 探方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这种发掘方法就是探方发掘法。如地层较厚(5-6米)要挖几个月。如一个方出现墓葬、窑址,或者是垃圾坑(灰坑)及水井等琐碎的东西,有可能是一大片遗址,也可能只是几个房址。 原则:地层学:如某村庄在某地生活30年,形成一个地层,后30年另外一个村庄生活,又形成一个土层,形成的土质、土色不同,从而确定早晚关系。古代盗墓者就是通过“洛阳铲”来判断(墓葬土一般为花土、窖址土一般为灰土),专业人士可以判断地下有多少东西,珍贵与否。(考古专业不招色盲患者)。 各种遗迹的发掘(墓葬、水井、垃圾坑等) 不同遗迹的挖掘方法不同,如棺材,对人骨架用毛刷、碳铲挖,先大范围扩再往墓府挖。古代君王在墓周围放石灰防盗,但“十墓九空”,大多数都被盗。 3) 室内整理:器物进行拼接(枯燥乏味的工作)以及绘图 4) 考古报告撰写:所挖的东西全数报告上去 二、 广义考古学 考古学的定义,夏鼐先生和王保殊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阐述:“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物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实物遗存 1、“器”的研究:实物遗存, 2、“道”的研究:人们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环节;精神生活包括审美、信仰、伦理规范、世界观、价值观、生死观等;社会生活包括战争、贸易、祭祀、婚丧、集会等人们有组织的活动。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考古学研究不应该只是注重研究遗存本身的年代、分期和形制演变,而应该“透物见人”,通过遗迹和遗物,研究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的活动及背景。具体来说,考古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考古学)、经济生活与生产技术的进步(经济形态的考古学)、意识形态与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精神世界的考古学)、社会组织与结构的发展变化(社会考古学),实际上是通过实物资料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与超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 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当今以及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考古学家从事考古学研究,了解过去人们生活和社会的状况,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加的尽可能多地了解人类过去的愿望和兴趣,丰富现代人的知识,提高人们的素质。公众的需求,是考古学得以生存和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快乐学习测试卷(含答案) (1).doc VIP
-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大学物理学活页作业》(赵近芳)参考答案.pdf VIP
- GIS微水密度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课件.ppt VIP
- 《机械设计》第4章 机械系统连接零部件的设计-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2025年中国轨道玩具火车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 解读《GB_T 18314-202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规范》全面解读.docx VIP
- 初中物理作图题专题练习.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