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卷 第 期 天 文 学 进 展
年 月
大大大质质质量量量恒恒恒星星星形形形成成成:::外外外向向向流流流和和和绿绿绿色色色延延延展展展天天天体体体
张 昶 ,李金增 ,袁敬华
(1. 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摘要:恒星作为宇宙的基础组成元素,其形成过程一直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已基本
了解中小质量恒星质量小于⊙ 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数量少、嵌埋深、演化快和反馈剧
烈等因素的影响,大质量恒星质量大于⊙ 的形成过程依然谜团重重。介绍了小质量恒星形
成的基本理论,以及吸积盘、竞争吸积、并合三种主流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模型;回顾了以往使用
红外或射电望远镜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观测和分析,以及现阶段使用多波段巡天观测手段对大
质量恒星形成区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目前公认的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示踪物分子外向流的
理论和观测现状,以及大质量外向流的优秀候选体绿色延展天体的发现、理论及观测研究情
况。最后,对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和观测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 键 词:恒星形成;大质量恒星;分子外向流;绿色延展天体
中中中图图图分分分类类类号号号::: 文文文献献献标标标识识识码码码:::
引 言
通常,天文学家把质量小于⊙ ⊙ 为太阳质量 的恒星称为小质量恒星,质量为
⊙⊙ 的恒星称为中等质量恒星,质量大于⊙ 的恒星称为大质量恒星。不同质量的
恒星有着不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世纪 年代,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分子云气体和嵌埋在其中正在形成阶段的
原恒星 之后,恒星形成的过程才初步被人们所了解:对恒星形成的一个最基本看
法是,恒星是由足够大的气体云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而成。在不考虑磁场和湍动时,分
子云由自身引力引发坍缩的判据即金斯判据 是,分子云质量 必须大于金斯质量 。由
J
能量平衡条件可求得:
J H 32−12 ⊙ 32−12
收稿日期:2018-05-18 ; 修回日期:2018-08-06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部国际重大合作项目(2010DFA02710)
通讯作者:张昶,zhangc@nao.cas.cn
天天天 文文文 学学学 进进进 展展展 卷卷卷
其中, 是分子云的质量密度, 是温度, 是引力常数, 是分子云的平均原子权重,
H 是氢原子质量, 是粒子的数密度。由观测得知,只有分子云才有可能满足金斯条件,而
原子云不能形成恒星。另一方面,自引力支配所要求的最小柱密度与 和2 等分子屏蔽
紫外辐射,使分子云免遭破坏所要求的柱密度大致相等,这也表明恒星形成于分子云中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观测研究,天文学家对恒星形成过程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其中对
于中小质量恒星形成过程更是如此。但是,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始终不为天文学家所了解,
其演化快、嵌埋深、反馈剧烈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天文学家对其形成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如
今,已经有多种关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模型被提出,但是没有哪一种理论模型可以很好
地与观测现象相符合,因此,要想研究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就必须通过特殊的观测手段,
找到大质量恒星形成早期阶段的候选体。
因分子外向流普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