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五首》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背诵诗词。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背诵诗词,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 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六、小结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正确朗读诗歌,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诗意,并能熟读、背诵、默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登得高、望得远的深刻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文题中的“登”是攀登之意。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相传东晋时,古印度僧人慧理曾称这座山峰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得名“飞来峰”和“灵鹫峰”。
二、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诗的前两句用了夸张手法写塔的高峻,说它高“千寻”;在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为下句埋下伏笔。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后两句议论,是诗的主旨。语意双关,表面上写“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是“身在最高层”,实际上包含着登得高、望得远的深刻生活哲理。
四、合作探究:
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明确:“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秋季版)《ai ei ui》教学设计2.doc
- (2016年秋季版)《b p m f》课件.ppt
- (2016年秋季版)《d t n l》课件.ppt
-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课件3.ppt
- (2016年秋季版)《j q x》同步练习1.doc
- (2016年秋季版)《un ün》同步练习1.doc
- 《不等关系》课件1.ppt
- (2016年秋季版)《un ün》同步练习2.doc
- 《缤纷花布》课件2.ppt
- (2016年秋季版)《y w》同步练习3.doc
- 2025年取力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20250102_023421.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课本重点短语句型归纳.docx
- 专题06阅读理解CD篇(23题)-2024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期末真题分类.docx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全册重点词汇短语句子.docx
-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过关卷(可打印).pdf
- 网络安全等保三级建设整改方案.docx
- DB3206_T 1076-2024 医疗卫生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技术规范.docx
- DB32_T 4833-2024 教育考试考务管理规范.docx
- DB22∕T 5053-2021 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docx
- DB3204_T 1062-2024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市域一体化保障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