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前话称谓》补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高考之前话称谓》补正    [作者]江苏高邮市界首中学 宋文权 ?    [内容] ?    任俊荣先生的《高考之前话称谓》(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4期)一文对古代的称谓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总结,可算是中学古代文化常识助学的一篇佳作。然其在某些方面尚有疏漏,个别处说法亦似可商榷,因而还很难完全解释清楚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称谓现象,也不能完全适应高考的要求。鉴于此,兹作如下补正: ?    一、姓氏。任文未述。上古时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姓是由母系氏族社会而来的族号。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等皆从“女”旁,即可视为母权社会在“姓”上之烙樱同一族中,子孙繁衍多了,分成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一支又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号,就是“氏”。《通鉴·外纪》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的关系。高中语文教材《之战》中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这里的“同姓”就是郑、滑两国,它们与晋国同为姬姓国,是一姓(即周王室,姬姓)之下的三个不同氏(分支),犹如三个同父母的弟兄;而秦国则是嬴姓,是周王室的异姓封国。所以,秦袭郑灭滑,晋就认为是对自己“无礼”,(尽管两年前,它还伙同秦国围攻了郑国)于是以此为借口,在伏击了秦军。 ?    周代,贵族女子称姓,用来“别婚姻”(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下同不注),姓同则“婚姻不可通”,以防男女同姓结婚,后代不兴旺。因而,贵族女子姓比名更重要,可以无名,但不可无姓。若嫁给了别国的国君卿大夫,也要将娘家的姓放在丈夫的谥号或国(邑)名或氏的后面,用来构成自己的“大号”。如《之战》中的“文嬴”,她是晋文公之妻,秦穆公之女,因而丈夫的谥号“文”就在前,娘家的“姓”就在后。有的,还可以接在后面加“氏”字,旧时已婚妇女称谓常如“赵王氏”,“姚姜氏”者可能即源于此。 ?    贵族男子则称“氏”,用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康子(名肥),是鲁国大夫,鲁哀公时权臣,因而就称为“季孙氏”,又叫“季氏”。《庖丁解牛》中的“庖侗,只有名“侗,而无氏,因为他身份低贱:庖者:厨师也。《柳敬亭传》说:“如优孟摇头而歌”,这个“优孟”也只有名“孟”而无氏,“优”是“优伶(演员)”之意,身份亦低贱。 ?    氏来源较复杂。可以封国封邑为氏。如《之战》中的“原轸”,本氏“先”,因受封于“原”,就又以“原”为氏了。《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是“楚之同姓”,意即屈原本与楚王室同姓“芈”;后因其祖上受封于“屈”邑,所以又以“屈”为氏。也有以官名为氏的。《五蠹》在注释“共工”时就说:“(共工)传说为上古主百工事的官,其后人以官为姓(即本文的‘氏’、下同不注)。还可以所居地名为氏。像复姓“南官”、“东郭”等即如此;《之战》中的秦军统帅“百里孟明视”,其姓“百里”本也是地名。另外,以技为氏或以祖先的字、谥号为氏的情况也有;不一一赘述了。 ?    战国以后,姓氏渐合而为一,已不分了。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之。《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上自天子下至走夫贩卒,人人也都有姓了。 ?    二、表字。古代除以“子”起字尊称男子外,还用“元、公、德、文”等褒义词起字尊称或美称男子。如: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刘备,字玄德;《五人墓碑记》中提到“太史文起文公”,“文起”也是字。 ?    三、别号。任文将称人的官职,做官的任所、籍贯、郡望、斋名、谥号等也当作“别号”,似可商榷。 ?    [1][2][3] ?    ? ning:0.0000p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