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课标Ⅲ专用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ppt

2019-2020年课标Ⅲ专用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二、(2013课标全国Ⅰ,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 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 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 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 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 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 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 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 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 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 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 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 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 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 《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 《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 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 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 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 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 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 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 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 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 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 一个新的时期。 六、 1.答案????D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错。原文:“证明《史记·殷本纪》 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 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方法技巧????揣摩命题陷阱,做到知己知彼。常见的设题陷阱有:偷梁换柱、张冠李戴、以偏概 全、是非颠倒、强加因果、超前判断、无中生有、瞒天过海、曲解文意、主观臆测等。 2.答案????B 由原文“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 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可见,该选项强加因果。另外,旧 史学的研究“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中生有。 3.答案????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不合文意,由 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汉代以后,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主要凭依小篆;北宋以来,凭依金文对 《说文》的文字学进行了补充。 七、(2015课标全国Ⅱ,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 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 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 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 值仅仅是一种可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