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V的防治的指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PONV多模式方案的研究结果分析 过去20年,PONV发生率减低不明显。 病人更愿意预防用药。 三种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药效果类似;丙泊酚优于吸入麻醉药,作用与恩丹西酮相当;用氮气代替笑气可减少PONV发生率;瑞米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似乎PONV发生率相近。 不同类型抗PONV药合用,作用相加而副作用常不相加,故联合应用止吐药优于单一药物。两种价格合适的药物配合优于使用一种价格昂贵的药物,如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合用是性价比很高的药物组合。 没有一种药物或技术对所有病人都有100%的效果,可有多种治疗方法供选择并因人而异,一些非药物的方法也在研究中,如针灸,指压,经皮痛点电针刺激,生姜。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专家意见-201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 徐建国 参与指南制订专家 罗爱伦、吴新民、黄宇光、张宏、王国林、徐建国(排名不分先后) PONV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发生率:占全部住院手术病人发生率约20%-37%, 大手术发生率达35%-50%, 高危PONV病人发生率达70%-80%, 日间手术病人为20%-80%, 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致恶心呕吐效应。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小时到48小时内,但也可能持续达5天之久。 影响PONV发生率的病人因素 性别(女性发生率高) 吸烟(非吸烟者发生率高) 有无PONV史或运动史(有阳性病史发生率高) 年龄(3岁以上发病率增高,11-14岁达到高峰,成年大于老人) 术前有无焦虑或胃瘫(阳性者发生率高) 影响PONV发生率的麻醉因素 吸入麻醉药或氧化亚氮,氧化亚氮引起PONV与其使肠道扩张、肠积气和脑血流增加有关 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或氯胺酮 术中或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 术中使用抗胆碱药物 使用丙泊酚麻醉减低PONV发生率 椎管内麻醉后PONV发生率低,主要见于低血压和缺氧状态 使用某些非药物方法(如容量充足,术中给氧)则可减低PONV发生率。 影响PONV发生率的外科因素包括: 手术时间(90-200分钟发生率增加10%-46%), 手术类型和部位(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纠形术、妇产科手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发生率高)。 影响PONV发生率的因素 女性,使用阿片类止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运动史是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 预期发生PONV的简单计分方法为:无以上四种情况发生率为10%,每具备以上一种情况者发生率增加20%,如具备以上2,3,4种情况者,PONV发生率分别为50%,70%,90%。 在儿童,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30min,年龄3岁,斜视手术,PONV病史。 PONV是围麻醉期的重要问题 PONV可以导致病人程度不等的不适,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是延长日间手术病人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素(影响因素依次为术后困倦31%,PONV25%,心血管不良事件24%,剧烈疼痛22%)。PONV导致的费用增加构成了PACU花费的重要部分。 PONV程度的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直尺作为标尺,一端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表示为极其严重的恶心呕吐,4 cm以下为轻度PONV,7 cm以上为重度PONV。 语义表达法:无、轻、中、重。 PONV的发生机制及 防治PONV药物的作用部位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 )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实际上是位于脑干的多个神经核参与了效应信号的发出,包括小细胞网状结构,Botzinger复合体和孤束核。 化学触发带(CTZ)包括了5-HT3、 5-HT4、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多种与恶心呕吐相关的作用部位,位于第四脑室底面血脑屏障外。5-HT3受体位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终止处的脑干化学感受带中央。CTZ通过神经投射到呕吐中枢而产生呕吐。 呕吐产生的神经机制 除CTZ以外,还有三种途径神经信号会兴奋呕吐中枢: 药物直接或间接刺激胃或近端小肠粘膜,使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直接将信号传入呕吐中枢神经核或通过CTZ启动呕吐反射。 前庭系统传入信号刺激呕吐中枢。 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引发呕吐。 恶心呕吐的神经递质和受体 在呕吐中枢和CTZ发现了超过30种神经递质,和PONV相关的有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组胺等。 5-HT是PONV中最重要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和孤束核中都有大量分布。 P物质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属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能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P物质作用位点位于血脑屏障之内的呕吐中枢。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