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大学生自我概念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自我概念方面,本文在探究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的基础之上,寻求建构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方法。团体心理辅导高效、操作性强,以其独特的治疗性因素在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概念;团体心理辅导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对于每个个体的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几乎所有心理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对于自我概念意义界定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至成年早期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概念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因而大学生自我概念的问题较多,他们对于自我的看法不仅影响自身行为,更对其人格特质的发展和心理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遇到很多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困扰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之后发现,很多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自我概念方面。因此,探究符合大学实际情况、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建构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方法,在当今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大学生自我概念现状
1.1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
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与人交往而逐渐获得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在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对个人行为自我调节与定向的作用。随着人际关系的进行与发展,个人的自我概念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更新。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过去与现在经验的综合,自我受遗传、生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他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1]。库利的“镜像我”理论认为,自我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的,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就是一面镜子,人们通过它来了解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1]。
对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的因素研究很多,综合为以下几点:
1.1.1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在个人发展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的亲子关系对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影响,而消极的亲子关系对自我概念具有不利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重要的影响者,在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塑造了孩子独特的人格。自我概念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只有在交往过程中,个体才能获得并不断修正对于自我的认识。父母作为每个人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教养方式对自我概念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乡部分儿童自我概念及其父亲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发现,父亲所采用的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发展成积极乐观、热爱关心他人、易于适应外部环境的性格特征,从而能够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对于自我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
1.1.2学校环境。教师的评价往往是孩子进行自我评价所依赖的主要外部评价之一。教师作为围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系统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借助生态系统中的中观系统对孩子的家庭、同伴等其他围观系统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实施的教育活动是家庭系统、同伴系统运转的重要背景,而且教师与家长、同伴的互动是家长、同伴对待孩子的特点、方式及其变化的重要影响源[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家长、同伴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库利的“镜像我”的概念,十分强调别人的态度、评价对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就是他人态度或评价在自我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同伴关系的好坏与孩子的自我概念有着一定的关系,受同伴欢迎的孩子自我评价更为积极,而遭同伴拒绝的孩子却因其行为模式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自我认知水平[4]。同伴侵害是指个体遭受同伴攻击的经历,童年中期约有2%的儿童频繁遭受同伴的关系侵害,约10%的儿童频繁遭受身体侵害[5],长期遭受同伴侵害的儿童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同伴侵害至少包括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两种形式,二者是典型却不同的消极同伴经历,身体侵害是公开的、外显的,关系侵害则更具有隐蔽性。身体侵害侧重于身体力量,而关系侵害侧重于人际交往领域,身体、关系侵害可能影响着自我概念的不同方面。刘娟等人考察了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对儿童自我概念(社交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童年晚期身体和关系侵害均能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交和一般自我概念,关系侵害的影响比身体侵害更大[6]。
1.1.3社会文化环境。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自我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内化文化规范使自己成为某一社会文化中一个合格成员的过程。因此,每个民族中个体的自我必然会反映出这个民族的语言、神话、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征。在个人价值观取向的文化中,成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实现,这种培养风格促进了孩子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