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大福国民小学申请教育部推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愛陽光的牛蒡小子 一、計畫名稱:愛陽光的牛蒡小子 (一)緣起-再造「活力農村」新風貌 塭內國小位於嘉南平原,日照充足,是一所偏遠的小學校。社區居民以農作維生,牛蒡是社區的主要農特產。村莊的入口有一蜿蜒三公里的帶狀林投樹林,阻擋北風,成為部落的屏障,也形成特殊的生態景觀。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加上社區人口老化,青壯人口外出就業, 學生人數銳減到目前54人,使得學校經營必須更用心更努力。期望結合社區產業、人文、生態資源,透過本位課程實施,將學校的學習場域延伸至社區,增進學生對社區的認同與熱愛。創新學校價值,行銷社區,帶動社區總體營造,展現活力農村新風貌。 因應全球暖化,學校積極推動環境教育。設置能源教育中心。開闢景觀生態池、太陽能發電示範系統和風力發電示範系統,善用西南沿海天然資源(風與太陽)積極推動綠色能源,實踐永續校園的理念。 在解構圍牆的浪潮下,改善通學步道,使校園一覽無遺。透過陶藝家的巧思巧手營造藝文轉角、風車校門及青蛙圖騰使學校更具藝術氛圍,進而提升社區人文氣息。 追日教學組 打芒果 走讀北頭洋飛沙崙 通學步道 二、理念目的: 1、導入社區資源,建構特色學校— 以學校本位課程為主軸,結合社區產業、文化、特色景點、及自然生態,建構更深更廣的特色課程,並融入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將本位課程精進數位化。 2、活化校園空間,創造學習契機— 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校園空間規劃結合教學及社區特色,讓校園每個角落都是學習的教材及成果展示場。 3、透過遊學課程,拓展學童能力— 規劃農村教學體驗區、開闢遊學路線,以遊學、體驗為核心,豐富教學、課程內涵,讓學生在富趣味的學習活動中,開拓視野、激發潛能,達成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4、創新學校價值,造就教育新藍海— 轉型學校經營方式,建立學校品牌。加強校際合作、城鄉交流與多元團體間的策略聯盟,整合在地資源與發展特色成果,創造更高的教育價值。 三、資源應用 1.特色環境-能源遊學基地 面對全球環境過度開發,學校積極的推動環境教育,加入綠色夥伴學校、搭上活化校園列車。規劃能資源教育中心、開發追日教學模組、生態池結合太陽能水循環、運用直流風扇改善校園悶熱環境、充實能源互動式的教具。並落實廚餘落葉堆肥、開發鄉土作物區、實施透水鋪面改造,使校園邁向永續發展。每週五晨間活動時間結合慈濟教聯會故事媽媽,進行環境教育宣導。希望將永續發展及環保概念,融入生活及教學,營造綠色、生態、環保、節能減碳的健康校園。 能源教室體驗活動 教師能源教育研習 風在說話 太陽能水循環 2.產業文化-牛蒡產銷班、牛蒡文化節 牛蒡古稱「牛房」即為牛的尾巴,台語諧音俗稱「吳某」。佳里鎮由於鹽份含量較高因此相當適合種植牛蒡,牛蒡採收期約在每年的2月續至5月初,是佳里鎮主要的農特產品,佳里鎮農會配合其他同農特產品像是胡蘿蔔、洋香瓜等等,舉辦一年一度的佳里鎮牛蒡節,活動內容相當豐富,像是牛蒡美食饗宴、音樂藝術表演、農特產品園遊會和親子活動等等,讓來到佳里鎮體驗牛蒡文化的民眾更能享受現場歡樂的氣氛喔! 3.自然生態-林投樹林、港墘溪 塭內村庄入口有一長約三千公尺、寬十公尺的帶狀林投樹林,大概有兩百年的歷史。此一帶狀之林投樹屏障著塭仔內部落,早期有防止飛沙侵襲、防風林之功能。樹林也吸引各種烏類棲息、築巢繁衍,被地方視為一地靈龍穴。當時此地的地名,稱為「林投內」。在二次大戰期間,民間物資匱乏,居民撿拾乾枯之林投葉當燃料,其鬚根魚販拿來穿魚鰓。童戲活動時常用林投樹葉製作吹笛、鳥類形象、及各種童玩。林投樹之子常被人採頡當藥治病,樹下生長的草菇則被居民採用來煮食。居民對林投樹之保存非常重視,才得以保存至今。 4.人文采風-北頭洋文化園區、蕭壟文化園區、金唐殿、民俗藝陣 北頭洋西拉雅文化園區:位於古蕭壟社中心地帶,也就是佳里鎮西邊,是以前縣內西拉雅四大社之一,「北頭」係平埔古語「巫女」之意,洋則指有水草適宜人居、放牧之地;相傳二百多年前半夜狂風大作、從將軍鄉苓子寮飛砂走石刮吹襲捲而來,埋沒覆蓋這片土地,成為沙崙,荷蘭古井亦被黃沙半淹沒;此地保有一種特殊的「祀壺」習俗,他們以檳榔和米酒祭拜被稱為「阿立祖」的「壺」,當地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有祭拜阿立祖的夜祭儀式活動,園區內另有「飛番墓」的遺址。 蕭壟文化園區:舊名「蕭壠糖廠」,建於1907年,為日本明製糖株式會社來台興建的第一所製糖工廠,極具歷史保存意義,規劃為縣境第一座文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