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 托 物 言 志 用 典 ? 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 象 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如松竹梅等)和局部象征(如离骚中的芰荷、芙蓉);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5、通常我们说托物言志诗中的物具有象征意义,而整首诗则是借某物寄托作者某种情感,是托物言志。 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 / 烘托 反衬 2、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4、对比 5、白描 6、细节描写 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侧面虚写 /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虚 写 和 实 写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 衬 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 对比、衬托的区别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相互比较。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 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构成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但衬托有主次,而且次要部分要对主要部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试说说下列诗句用的是对比还是衬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对 面 落 笔 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效果. 乐 景 衬 哀 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欲 抑 先 扬 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欲 扬 先 抑 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白 描 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 01、比喻 02、拟人 03、对偶 04、对比 05、双关:谐音双关 06、夸张 07、互文 08、反问 设问 09、反复 10、化用 借代 例 1: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例 2:《涛声依旧》中的歌词“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留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实战演练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