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 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 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 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二、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三、教学方法:讲读课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古诗。请先听一段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今天,我们就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介绍作者: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3、介绍元曲的相关常识
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又一种艺术形式,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三)学习这首小令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2、感受意境美。(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
①译文: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ǔ)而行。喔,同学们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②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
明确:凄凉、萧杀的晚秋景象。
③提问:请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
小结:通过朗读,真正体验到了作者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与悲剧美。
3、归纳写作特点:
①寓情于景。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怎不让作者生出思乡之情呢?
②构思精巧,句法别致。全曲五句,28字,容量极大,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野夕照图。18字,九种物象,一词一景,无一个动词,连缀巧妙,构成一个整体。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见课后题三)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诗中的一系列景物富有这类情调的特征而且妙合无垠有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之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在,而且这一名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多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③写的是羁旅愁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思乡愁绪往往更能打动人。
2、提问:你还可以联想出一两句关于思乡主题(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的诗句吗?你还知道哪些新诗?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传递-接受”模式【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沪科).docx
-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力》(北师大).docx
-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思路】《二力平衡》(北师大).docx
-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课后习题.doc
- 《 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doc
- 《 点、线、面、体》习题2.doc
- 《 相交线与平行线》同步练习1.doc
- 《 相交线与平行线》同步练习2.doc
- 《[越调]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1.doc
- 《“和同为一家”》教案01.doc
- 2025年湖南省怀化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完整版.docx
- 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一套.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模拟试题【预热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审定版.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模拟试题【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