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 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分布 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黄河流域 全国经济重心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 山东、山西以北(塞内、塞外) 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 长江以南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 农业区,经济实力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2. 全国经济区域的特点(战国~东汉) (1)多样性(地域分布) (2)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 四大经济区分布 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 2.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1)自然条件 (2)人口密度 (3)开发早晚 (4)生产技术 A、(1)(2)(3) B、(2)(3)(4) C、(1)(3)(4) D、(1)(2)(3)(4) 江南地势复杂……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请思考:江南地区是如何从落后、荒凉变成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的?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并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才使得江南变得如诗如画。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经营不善)。” 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的迁徙?具体是什么? 时期 原因 影响 1、三次南迁高潮 农耕经济重心的南移 靖康之变 两宋之际 安史之乱 中唐以后 两晋之际 共同原因:战乱 1.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2.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3.促进民族融合(风俗、语言等)。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朝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万 20% 998万 80% 唐朝 392万 43% 514万 57% 北宋 1122万 63% 662万 37%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 北民南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 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劳动力、工具和技术); (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潜力; 材料一:(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3)(4)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 过程 时期 程度 表现 注意:政治中心和重心仍在北方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宋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初步开发 孙吴、东晋、南朝 3.影响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2)文化重心南移。 南方——114 北方——48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广 广东 北直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课堂小结 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时间:两晋之际;唐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共同原因:战乱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分布: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 ⑵社会环境 ⑶原有潜力 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 ⑵中唐以后 ⑶宋都南迁后 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 1.“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