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土城镇是四渡赤水中“第一渡”的发生地,位于川黔交界处,四周青山环抱,略带赤黄的赤水河水沿镇而过,沿河岸的褐墙黛瓦的民居夹出一道悠长古街。云雾缭绕之间勾勒出赏心悦目的古镇风光。然而要亲近古城镇却并不容易,美丽风景总是潜藏于山峦深处,而在峰峦叠嶂的黔北地区,通向古城镇的道路更显迢迢。闭塞的环境和艰难的交通曾在七十年前给了中国工农红军难得的“地利”以摆脱敌军围追堵截而走向胜利;虽然七十年后的交通已大为改观,但漫长的路程依然容易产生朝圣者般的期盼心情。 距离习水县最近的省会级城市不是贵阳而是重庆,而从重庆到古城镇还要走约五六个小时的车程,途中可穿越习水县城。即便渝黔高速能全线贯通,从重庆到土城依然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但沿途路上秀丽的风景足以令人欣慰。高速公路之后是蜿蜒曲折盘旋不定的盘山公路,车在山谷行进可看见淙淙流淌的山溪;车在山顶之时云雾就在窗外堆积,临近的山峰也只露出朦胧的轮廓;或当绕过某山忽然一片开阔的坡地扑面而来,稻谷成熟时金黄的梯田与青翠的山峰构筑了壮美的画卷。若是从某个边陲小镇的闹市穿过,也可寻访到临河而建的饭馆,做出令人食指大动的火锅鱼(介乎于重庆酸汤鱼和水煮鱼的一种菜肴,鲜嫩的鱼肉在咸辣的暗色汤中)。 即便到达目的地之后,濛濛细雨也会让正在修建的公路蒙上血色泥浆而山路更是泥泞难行。习水县之所以被称为“绿洲红城”,其“绿”自然示指风光旖旎环境清雅,其“红”则从历史文化角度直指红军英雄往事,同时古城镇的山丘土壤均呈现赤色,仿佛溶入了英雄的血液而带有浓重的色彩。无论是攀登青翠雨滴的山峰、徒步清澈见底底溪流、甚至在青石板铺就底尝尝街巷中徘徊,点滴细雨就会让红色泥浆沾染到鞋帮之上,纵然等泥浆干燥脱落之后依然会留下暗红的印记,宛若点滴血痕提醒着这片土地中曾有过的悲怆、英勇与血腥。
战场标本 原《纽约时报》副主编索尔兹伯里(Harrison E. Salisbury)在其著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中如此评价土城青杠坡战斗:“共产党方面现在无人敢于估计当时的伤亡情况,甚至也不愿提到国民党的数字,因为数字太高而容易造成错觉。”无疑这是长征途中极其惨烈的战斗,但因为英勇的红军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也没有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由此青杠坡也或多或少被有意冷落,相比“爬雪山过草地”、娄山关大捷、飞夺泸定桥等经典长征片断,青杠坡长期游离于普通国人的视线之外,虽然其战略意义和影响作用在整个长征途中乃至中国现代史上都首屈一指。 任何战斗要想在历史上留下重要标记就应具有如下特点:名将的参与、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本身的精彩。而青杠坡战斗恰好具备了所有此类特征。首先,此站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掌握兵权亲历指挥的第一战,后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七位元帅、三任国家主席、五任国防部长和150多位将军都曾在此与敌军鏖战,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仅此一例的重量级战斗,中国的未来走向就曾在此方圆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山峦之间奠定!其次,正是由于青杠坡战斗的失利才引发了后来令人击节赞叹的“四渡赤水”之战,由此两万五千里长征故事才如壮美画卷层层铺开、最后战斗进行的情节也是跌宕起伏,从最初的红军情报失误、战斗过程中对有利地形的反复争夺、毛泽东在危急关头的当机立断以及红军将士抢渡赤水等等情节的铺开都带有山穷水尽峰回路转的精彩。 正如开头所述,著名战斗不一定就能留下可让后人充分“回放”战斗的战场。战场地貌、战斗相关遗迹甚至人们的记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但土城镇的宁静却正好让其保留了几乎完整的战斗地貌和遗迹,而淳朴善良的土城人民对于七十年前战斗的记忆都很清晰,仿佛英武红军战士的离去就在昨日。 且把起点放在土城镇的寻常街巷之中。长长的青石板路上曾经行进着决定中国未来的军队;古旧沧桑的门窗背后曾燃烧着中国革命的火种。探访红军在古城镇上留下的遗迹很容易给人造成时空交错的感觉。朱德与康克清曾住在土城镇曾氏酒坊之中,当年朱德夫妇的房间依然完好的保留着,古意盎然的床柜现仍在使用。当家的主妇也会充满自豪的向来访者绘声绘色的描绘当日场景,当年她公公杀猪烹酒与朱德交谈的细节都宛然在目。毛泽东在土城的藏身之所更是长久以来不为人所知,直到1972年毛主席的警卫员故地重游才确认位置,其所住之地是一个岩洞,仅可容身,现在岩洞外面已经是镇卫生局的宿舍,住着精神矍铄的一位老人。换言之,毛泽东旧址成为了房间的“暗室”,老人相当健谈,当年红军来到土城镇之时她已经12岁,对于民众拆门板帮红军搭浮桥等场景记忆清晰。
从毛泽东住所据说有小路直通当年大埂战地指挥所,如今这条小道已不复存在。当年住在此地的毛泽东自然是心潮彭湃的,如果能在土城镇的青杠坡击溃追兵,林彪所率的先头部队能开辟道路,那么红军就有可能渡长江北上而与张国焘会合。如此的战略就是青杠坡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