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 总 说 明
PAGE
PAGE 4
总 说 明
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 总 说 明
PAGE
一.概述
1.设计依据及测设简况
2011年10月,受******政府委托,***交通运输局工程股承担了******永华村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本设计按农村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进行设计(有条件的地方参照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4.5米,水泥砼路面。
2011年10月各在建公路业主指挥部的相关测量人员进入现场进行踏勘,全面深入研究改造方案。随即开展勘测工作。测设人员对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工程地质环境及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规模、发展趋势和对公路的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2011年10月,项目组完成了外业勘察和调查工作。并于2011年11月底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3.改造原则
本项目主要是对原路进行旧路改建的一条通 村公路,所以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应尽量利用原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路线所在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工程地质环境及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规模、发展趋势和对公路的危害程度等,本公路工程改建目标为:通过改建工程,提高该公路的技术标准,改善行车条件,增强公路整体防灾能力;为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增加地方收入、发展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本公路工程改造原则为:
3.1应坚持改建与整治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2应充分分析论证路面结构形式,采用适合于该路的路面结构,确保该路的正常营运及合理投资。
3.3提高路线技术标准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指标。
3.4公路建设尽量少占耕地。
3.5对公路病害的整治应建立在充分认识该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活动规律、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3.6公路改建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3.7公路改建要以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当地经济服务水平为宗旨。
总之,改造方案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营安全。
4.原路现状及利用情况
******永华村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处于山岭重丘区。原线基本在陡峭的河谷及山坡盘旋展布,原路路基宽度大致在3.5~4.5米之间,部分地段纵坡达到19%以上,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晴天扬尘,局部地段线形指标低。总体来说,本路段原路弯急坡陡,路基窄,路面等级低,行车条件及安全性差。
鉴于原路现状,本次设计结合到本路的使用性质路线平面布置尽量利用原路,只对局部路基宽度不够的地段适当加宽,平面线形达不到指标的地段适当挖填,尽量少占田地,原路平面利用率达到85%以上。纵面设计对局部纵坡超标的地段进行适当的挖填。平纵综合利用原路。
原路段边沟全部为土质边沟,由于长年於堵,部分边沟被边坡上垮塌下来的土石掩埋,造成排水不畅,使部分路段路基下沉,坑洼不平,路面破坏严重,平整度极差。
5.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依据以下有关资料、标准、规范开展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公路工程部分);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6)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2)交通部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