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生姜产量、品质的影响.docxVIP

不同栽培密度对生姜产量、品质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栽培密度对生姜产量、品质的影响   生姜是家庭常年必备的餐饮佐料,是宾馆、饭店常用的香辛调料,也是凯里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00 hm2。目前凯里生姜的栽培密度较小,仅有4 000~5 000株/667 m2,产量偏低。目前关于生姜栽培密度试验的相关报道较少,为了发展我市生姜产业,探索本地姜的适宜种植密度,特制定本试验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本地小黄姜。?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安排在旁海镇猴场村(海拔550 m)凯里市贤鑫生姜合作社的生姜基地,试验田面积800 m2,前茬为油菜,砂壤土,肥力中等,播种时间统一为2012年4月19日,采用平播法(按一定的株距将姜块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一致)。采用高厢栽培,前期用地膜覆盖保温出苗,厢宽2 m(包沟)、厢长?   5 m,每厢种4行,单株栽培,姜种控制在80~90 g,?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复合肥50 kg作基肥,施腐熟人畜粪尿1 000 kg作追肥。?   试验行距均为50 cm,株距设6个处理,分别为 33,27,22,19,16.7,14.8 cm,对应667 m2种植密度分别为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0株,分别用处理A、B、C、D、E、F表示,以处理A为对照。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两头设保护行,小区面积为20 m2。?   各处理田间管理水平等同。生姜出苗后,苗与地膜接触时,及时揭膜,以防止高温烧苗,生姜长至2~5叶时,及时中耕除草,并每667 m2施腐熟清粪水500 kg对尿素10 kg作提苗肥,膨大期施复合肥1次。及时预防姜瘟病,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 000倍液喷施和灌蔸,7~10 d 1次进行防治;用阿维菌素防治姜螟(蛀心虫)。在生长期间观察各处理生姜的生产性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10月19日,分别从各小区随机抽取120株作为调查对象,对生姜病虫害进行调查。11月13日统一收获,并从各处理中随机抽取10株,测量商品姜的相关商品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及植物学性状比较?   从表1看出,各处理中处理E和F出苗最早,为5月27日,处理A最晚,为5月31日,较处理E和F晚4 d,分析原因是植物发芽、生长有群体效应,种植密度大的发芽较密度小的早;株高以处理B最高,为75.2 cm,以处理F最矮,仅为69 cm;各处理的生根茎次数相差不大,为4.2~4.8次,处理B最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2.2 商品性比较?   从表2中看出,各处理的种姜质量相差不大,在59.3~67.28 g,姜种损耗在20%~30%;新姜单株质量,以处理B为最大,为323.27 g,处理A第2,为273.14 g,处理F最小,为211.86 g。在新姜总质量中,母姜生长量不多,占新姜总生长量的10.15%~18.69%;子姜生长量较多,占新姜总生长量的29.55%~41.74%;子、孙姜是生姜的主要产量,占新姜总生长量的75.41%~82.63%。?   2.3 抗病性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6个处理都出现了姜瘟病,病情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发病率在2.50%~7.50%;叶斑病发生较重,发病率27.50%~35.00%,原因一是2012年雨水较多,田间温度大;二是连续2 a种植生姜所致。其病情也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在虫害方面,在生长期间用阿维菌素进行了3次防治,虫害较轻,只有3.33%~5.00%的姜螟为害。?   2.4 不同栽植密度对生姜分枝数、产量的影响?   从表4看出,单株分枝数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减少趋势,从9.8条降到6.8条,但每667 m2总株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从43 200株增加到70 200株,每667 m2产量也随密度增加而明显增加,从925.42 kg增加到1 684.84 kg,产量名次依次为处理F、E、D、C、B、A,其中处理F、E产量最高,处理D、C次之,四者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处理B、A,而处理F、E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D、C,处理B、A,处理D、C,处理F、E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经试验可知,生姜叶直立,根茎分生能力虽强,但较集中,适宜密植。6个处理中以栽培密度为?   5 000株/667 m2的单株质量最大,姜块肥大,商品性好,但产量较低,不能达到高产目的;以密度为?   9 000株/667 m2的产量最高,但单株质量较小,姜块瘦小,商品性较差。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适宜种植密度为8 000株/667 m2,该密度下生姜产量高,外形美观、品质良好、商品性好。?   生姜行距不宜低于50 cm,生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培土,行距太

文档评论(0)

红军1936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