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李茜 2016.09 人员管理 物料管理 洁净区验证与监控 培养基模拟灌装 Contents Page 目录页 1 目录 2019-8-26 3 3 无菌药品生产管理原则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人员管理 人体携带很多的微生物 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手部大约有1000-6000个微生物/cm2 一个喷嚏可以射出100,000-1,000,000个微生物 健康人群也向环境中散布颗粒(例如人体的脱落物:) 站着不动也可以每分钟散布100,000个颗粒,移动时数量会猛增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洁净区内的人数应当严加控制 定期培训 穿戴适宜的洁净工作服 正确的更衣和洗手 正确的洁净室操作行为 人员健康 外来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基本要求 所有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 所有在无菌药品生产工序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深刻理解偏离经验证的规程可能对产品和病人带来的风险。 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人员管理——培训 高风险操作区进行关键操作的人员 培训应包括理论和现场的指导 先进行非关键操作 通过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对员工进行考核 没有经过资质确认的人员 在有资质的人员指导下更衣以及在无菌生产洁净区内的活动 其退出洁净区前对其进行取样 对其所经过的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 尽量减少进入无菌生产洁净区的人数和次数 保持工作需要的最低人数 QA监控、检查都要尽可能在无菌洁净区外进行 生产无关人员尽量不进入无菌生产洁净区 进入无菌生产洁净区的人数应通过验证来确定 人员在进入无菌生产洁净区应用无菌的消毒剂(一般为酒精)消毒双手,待消毒剂挥发干后方可进入无菌生产洁净区 人员管理——良好的行为规范 人员管理——良好的行为规范 动作尽量平缓,双手不得下垂、叉腰、夹在腋下或高举超过肩部,应放在胸前。尽量避免下蹲动作。 保持整个身体在单向气流通道之外,不得在产品上上游方向进行无菌操作。 人员间应保持一段距离,人员的着装不可相互接触。操作人员尽可能不说话。 每次接触物品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晾干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即时没有接触任何物品,也应定期对双手进行再次消毒。 任何时候,双手都不能接触地面。无菌生产洁净区内所有开、关门的操作,尽量避免用水直接接触,宜使用肘部、前臂、背部等身体部分来完成,避免交叉污染。 人员管理——洁净区着装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更衣程序,建立完备的更衣SOP,并遵照执行。 1)洁净服的式样、材质、清洗、整理以及灭菌方式要与所处的工作环境相适应。 2)更衣程序要适应于洁净车间的设计。 3)无菌生产区域最外层的洁净服是无菌的,且不能被“脏”衣物污染。 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程序 三更程序示意图 人员管理——洁净区着装 制定更衣确认程序,评估操作人员按规程更衣后保持衣着要求的能力。 确认的程序: 频率: 每个初次受训者必须经过3次更衣试验达标后才能进入无菌生产洁净区。 更衣已合格的人员每年需重复一次更衣试验 当发现合格人员有违反更衣程序趋向时,需重复1~3次更衣试验。 物料的供应 对关键物料进行供应商确认时,应重点评估供应/生产商的无菌保证体系,考察其生产过程对微生物污染、细菌内毒素污染、产品混淆和交叉污染风险的控制措施。 物料的验收、储存和发放 物料验收时,特别关注包装容器的完整性;退库物料应注意恢复原包装形态,且要评估剩余物料质量是否受到影响。 物料的取样检验 取样环境应与物料使用的环境一致,取样过程不得污染物料,取样后注意恢复原包装。注意增加微生物检定项目。 物料管理 物料的传递 物料的无菌传递方式应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选择(传递方式对物料本身不能造成影响),常见的传递方式包括: 1)双扉湿热灭菌器或干热灭菌器; 2)隧道烘箱; 3)传递窗(风淋、紫外、消毒剂擦拭) 4)净化车(层流车等) 物料的传递方式应经过确认,证明可以有效去除物料内包装表面的微生物或颗粒。 物料管理 双扉湿热灭菌器 湿热灭菌为最有效、用途最广的一种灭菌方式,一般用于无菌衣、器具、胶塞、铝盖等遇高温和湿热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质。 对于无菌衣、器具、包装材料等物质,热稳定性好,一般采用过度杀灭的方式进行灭菌(121℃,30min)。 对每一台湿热灭菌器要进行确认,对每一种灭菌工艺(装载方式、装载量、灭菌程序)均要进行验证。 物料管理 双扉湿热灭菌器——确认与验证项目 博维-狄克实验(BD实验) 用于检查高真空多孔物品本身及其灭菌器腔室内的空气是否成功排除。 实验过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