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书: 1、《老子》 2、《论语》 3、《贞观政要》 4、《坛经》 5、《艺境》宗白华著 6、《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7、《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8、《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著 9、《让良知自由》赵柏田著 谢谢! csc@zjsu.edu.cn; 05712015-11-06 * * * * 众妙之门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目录 一、道:哲学精神 二、仁:政治与伦理精神 三、意:美学与艺术精神 四、禅:宗教精神 “横渠四句”(冯友兰语)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一、道:哲学精神 1、道隐无名 2、道法自然 3、反者道之用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光而不耀 1、道隐无名 ”道隐无名”(四十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道是无形无名的万象的本原. 2、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3、反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七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章) 5、光而不耀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八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五十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八十一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庄子 自然主义: “天籁” “窃钩者诛,盗国者诸候” “盗亦有道”:“入先,勇也;出后,义也;分均,仁也;知可否,智也;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 相对主义: (1)“齐万物,同是非,一生死”“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2)“物无非彼,物无非此,彼出于此,此亦因彼” (3)“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4)“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5)“果岂有彼此乎哉?” (6)“果岂无彼此乎哉?” (7)“彼此莫得其偶,谓之道其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游世主义: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析天地之理,判万物之美” 二、仁:政治与伦理精神 1、从礼到仁 2、仁者人也 3、仁者爱人 4、由仁到德(德治) 5、德治与法治之别 1、从礼到仁 “礼,履也”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由礼到仁:使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转向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由血缘而扩展到慈善与仁爱。 2、仁者人也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以个体修养(修身)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 “为仁由已” (1)学、思、行并重 “不学礼,无以立”“学而不厌”《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荀子》 (2)克己、反求、内省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行有不得者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