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型电极在流动酸性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的研究.ppt

沉积型电极在流动酸性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的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在石墨电极上的沉积形貌随H2SO4浓度的变化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铜在石墨电极上沉积面容量达30mAh cm-2,其形貌致密,未见枝晶和海绵状铜的形成。但随着H2SO4浓度的增大,铜沉积的颗粒逐渐变大,说明其电化学活性增强。2M H2SO4溶液中,沉积铜呈现团簇状;H2SO4浓度超过2.5M,图像上出现少量黑点,由以3M H2SO4时明显,说明H2SO4浓度过高,活性增大的同时酸对铜的腐蚀也加重。因此,两者兼顾,H2SO4浓度宜选择在1.5~2.5M之间。 第5次循环的充放电曲线随H2SO4浓度的变化如图4所示,由充放电曲线计算得到的库仑效率、能量效率和电压差数据列于表2中。由图4可见,充电初期电压速降,可能是铜沉积晶核的形成所致;之后电压很快趋于稳定,铜离子可稳定沉积;其放电平稳,在沉积铜趋于溶解完全时,电压迅速升高。当H2SO4浓度为1M时,充放电电压差最大;H2SO4浓度达到2.5~3.0M时,充放电曲线几乎重合,电压差较小。由表2可见,在不同H2SO4浓度下,酸性沉积型铜电极的库仑效率均较高,皆在95%左右;但其充放电的电压差和电压效率差别较大,H2SO4浓度为1 M和2M时,电压差超过160mV,电压效率在70%以下,能量效率低于65%;H2SO4浓度为2.5M和3.0M时,电压差在130mV以下,电压效率约为73%,能量效率在70%左右;H2SO4浓度为1.5M时,铜的沉积/溶解极化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电压效率达到70%,能量效率约68%。 在45℃的条件下,以溶于2.5M H2SO4的0.7M CuSO4溶液为电解液,在石墨电极上线性扫描测试铜沉积/溶解的Tafel曲线,如图7所示。虽然铜阴极沉积的斜率仍大于阳极溶解的斜率,但铜在石墨电极上沉积/溶解的交换电流密度达到1.36 ×10-2 A cm-2, 比室温下铜的沉积/溶解高了一个数量级,证实提高温度和CuSO4浓度有效地改善了铜沉积/溶解的反应动力学。 谢谢各位领导和专家。 Cu/Cu2+沉积型电极在流动酸性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研究背景 实验部分 结果与讨论 结论 主要内容 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蓄电需求迫切! 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网调频、调幅 电网调峰 UPS及应急 电站 1 .研究背景 液流电池(Redox Flow Battery) : 1970年代由美国NASA的支持成为研究热点,其反应发生在惰性集电极上(理论寿命受制于基体电极),活性物质主要储存在电解液中(或需要电解液携带); 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单体(Cell)、电堆(Stack)和系统(System)。 按电解液数目分类:双液流电池;单液流电池。 Fe2+/Fe3+- Cr2+/Cr3+ Fe2+/Fe3+- Ti3+/Ti4+ VO2+/VO22+- Sn2+/Sn4+ VO2+/VO22+- Cu/Cu2+ Br3-/Br2- Zn/Zn2+ VO2+/VO22+- V2+/V3+ ~1970 ~1980 NiOOH/Ni(OH) 2-Zn/ZnO22- PbO2/Pb2+- Pb/Pb2+ ~2004 液流电池简介 ①充放电循环寿命长; ②可靠性高; ③无排放和噪音; ④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⑤建设期短; ⑥运行和维持费较低; ⑦与其它比较,性价比和安全性有优势. 优点: 液流电池 典型代表-全钒液流电池(VRB) VRB的规模示范应用 已建成兆瓦时液流蓄电系统 美加利福尼亚空军基地 (30kW) 钒价居高不下; 使用离子交换膜等昂贵材料; 钒离子互渗、水迁移严重 基本原理 日本北海道 (4MW*1.5h) Pb/Pb2+—Pb2+/PbO2单液流电池 E0 =1.586 V E0 = -0.146V 结果: 平均放电电压:1.55V 左右; 正极充电易产生氧气; 平均能效~65%(20mA cm-2)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无膜的单液流电池应运而生 Phys. Chem. Chem. Phys., 2004, 6, 1779–1785 Cu/Cu2+—PbSO4/PbO2单液流电池 正极反应: 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1.685 V 负极反应: Cu - 2e- = Cu2+ 0.337 V 平均放电电压为1.29V; 循环450次未见衰减; 2008年,潘军青等提出铜铅单液流电池新体系 但 Cu 沉积电极极化大 研究Cu在硫酸溶液中沉积溶解的动力学特征 探讨提高Cu电极电化学性能的途径。 2.实验部分 用循环伏安、线性极化和恒流充放电研究了铜沉积/溶解的电极过程,并用Cambridge S-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