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的物权属性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担保物权的物权属性解读 ——与孟勤国教授商榷 郑冠宇/ 赵守江 【专题名称】 民商法学 【专 题 号】D412 【复印期号】2009年04期 【原文出处】《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郑州)2009年1期第146~152页 【英文标题】Interpretation on the 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of Security Interest: ?? A Discussion with Professsor Meng Qinguo 【作者简介】郑冠宇,赵守江,烟台大学。(烟台 264005) 【内容提要】 判断担保物权属不属于物权,关键在于考察担保物权人能否对物进行直接支配。从国外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动向和我国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来看,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的支配范围、支配能力有逐渐扩张的趋势,特定情况下会对抵押物的实体进行全面的、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就抵押权人对抵押物价值的法律上的支配而言,在抵押权实现之前,即使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抵押权人仍然没有丧失对抵押物价值的直接支配,而在抵押权的实现过程中,抵押权人对抵押物价值的直接支配性表现得更为明显。担保物权具备了物权的核心法律特征,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无不妥之处。 The key criterion for the judgement whether security interest is property or not lies in its direct control on the subject. As a typical example,the dominating sphere and intensity over the subject of mortgage right is expanding. In view of the developing tren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actual need of economy in China, mortgage right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 but also its material substance. Security interest has the core legal characteristic of property, so it should be stipulated in Chinese Law on Property. 【关 键 词】 物权法/ 体系结构/ 担保物权/ 权利属性/ 直接支配性property law/ systematic structure/ scurity interes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51(2009)01-0146-07 ????多年来,担保物权作为一种物权,与所有权、用益物权共同构成民法物权体系,已经被绝大多数民法学者所认同。在我国已经完成的物权立法中,担保物权也正如多数学者所期望的那样,顺利实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理性回归。但在物权法的起草过程中,武汉大学孟勤国教授提出了物权二元结构理论。在孟教授这个由所有权和占有权组成的物权二元结构里,担保物权是没有位置的,因为担保物权既不属于所有权,也不能完全归入占有权,如果物权法里规定了担保物权,二元结构岂不变成了“三元结构”?孟教授极力反对将担保物权归入物权法调整。《物权法》颁布以后,孟教授又多次撰文阐明这一观点,认为将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作为物权,“是一种有逻辑缺陷的思维”[1],“使物权立法成为不讲道理的立法”,“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东施效颦的典故”[2]。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揶揄已经颁布的国家法律,是否妥当尚须思量,但是,担保物权的权利属性却是一个严肃的民法理论问题,无论如何都来不得半点调侃。 ????其实,担保物权是否应该在物权法里规定,学术界早有不同看法:“是继续保留担保法作为单行法,还是依民法通则模式统一作为债的担保形式呢?或是依传统大陆法模式分解为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呢?或是像我国台湾地区那样,既保留大陆法的法典传统模式,又辅以完全英美法模式的单行法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3]但反对在物权法规定担保物权的学者,一般却并不否认担保物权是一种物权。例如,李开国教授在文章中即主张“抵押、质押、留置及让与担保等担保方式,以不纳入物权法规定为好”,而应放在债权法。但其理由是:“将抵押、质押、留置和其他债的担保方式一起放在债法中规定,建立统一的债的担保制度,有利于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张扬和实现法律的制度价值”,防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