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实录课文本 作者:朱丹 单位:南通市东方中学 课程内容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教学目标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如澶渊之盟和互市贸易,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识读《宋辽西夏形势图》,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与交融,它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二课,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北宋时,中原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而政权的并立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本课上承北宋的政治,下启金与南宋的对峙,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分为“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作为游牧民族,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我们相差甚远,再加上初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体系,对民族史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课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往往对于杨家将的故事等内容充满兴趣,经过了一个多学期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读、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为本课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重 点 辽、西夏的建立和发展;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 点 北宋与辽、西夏议和 教学过程 PPT及其序号 教学内容 1 同学们听说过哥伦布吗?哦,他是一名航海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其实他航海的首要目的地并非美洲,而是一个叫马可·波罗的旅行家一直提到的“契丹”。这位旅行家在书中称中国北部原金朝的疆域为“契丹”,描绘了宏伟壮观的都城,还对他们酿造的米酒赞不绝口,这自然激起了欧洲人的憧憬和向往。一个多世纪后,哥伦布就是带着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致契丹“大汗”的国书,以寻找契丹国为目的,开始了艰苦的远航。契丹曾经是我国的一个民族,它是怎样发展的?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2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感受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3 这两幅分别是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和契丹鸡冠壶,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小组合作,说一说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契丹人饮马图》可以看出契丹人过着游牧生活:左手牵马右手执杖,他穿的衣服圆领窄袖,发型跟我们不太一样。 追问:图中的契丹人是怎样的发型呢?为什么会留这样的发型呢? 学生: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留少量余发作装饰。可能比较凉快?酷?(笑) 补充:契丹人有削顶垂发传统(髠发),作为游牧民族,披散的头发容易遮挡视线,故而将其剃去或结辫,以便马上行走。这也展现出一个潇洒自由、干练务实的马上民族的形象。马鞍制作精巧还表明冶铁业发达。 学生:契丹鸡冠壶是陶瓷制品,学习了中原的生产技术,但是在造型和纹饰方面仍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的风格,我猜那个耳朵可能是用来穿绳子,以方面挂在马背上的。 补充:早期鸡冠壶形制为扁身单孔式,晚期已从便于马上携带的皮囊式演变提梁式,底部加圈足更适于室内使用,由此可以解读出契丹人对汉民族生活习俗的逐渐适应。 书上还提到了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他们也以游牧为生。 4 辽和西夏在长期的发展中,都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信息,谈谈辽和西夏的社会进步。 学生:契丹文字和汉字很像,他们货币的形状和中原地区也一样,很像秦朝的半两钱。 补充:契丹原本并没有文字,阿保机命人以汉字隶书增减笔画,或直接借用汉字,创制了契丹大字,之后他的弟弟又创制契丹小字。 5 我们再来看看西夏的社会进步。从《西夏买牛契约》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可以看见西夏文字的创制也模仿汉字,字形方整。 补充:牛是用来耕地的,可以看出西夏除了游牧以外,农耕经济也已达到一定程度。买卖签契约,也可以看出西夏法律的发展。 学生:西夏符牌是用以证明持牌者身份和所负使命的金属牌。 补充:这件文物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正面写的是“敕燃马牌”,意为“敕令驿马昼夜急驰”,常用于军队中十万火急的军令传达。由上下两块整合组成,一块存于朝廷,一块存于驿站,见牌合符后放行。这种设计思路是不是和我们熟悉的用来调兵遣将的虎符很像呢?对,元昊正是仿制了中原地区的官制、军制。西夏符牌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