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苏轼:定风波范文
篇一:苏轼《定风波》及赏析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教学目的:
?
1.具体感受苏轼被贬黄州、备受打击后胸怀旷达、淡泊人生、意存退隐的心情;
?
2.理解本词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喻寄托的艺术特点;
?
3.了解“披文入情”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从作品提供的文本出发,“披文入情”,取得共鸣,具体感受苏轼被贬黄州、备受打击后胸怀旷达、淡泊人生、意存退隐的心情。
?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东坡志林》中又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可见,这首词应当是苏轼在前往沙湖相田的途中遭遇阵雨后的即景生情之作。它表达了苏轼当时被贬黄州、备受打击后胸怀旷达、淡泊人生、意存退隐的心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首词。
?
一说到鉴赏文学作品,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为这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在中学语文课上形成的习惯。但是,它们并不等于文学作品。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只是一个审美对象,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直接形式是文本(语言文字),它通过文本所表现的文学形象来传情达意。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在作品文本提供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具体再现和丰富作品所描述的情景或生活,把自己溶入作品,感同身受,取得“共鸣”,从中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古人所说的“披文入情”的过程,它才是文学鉴赏的真正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能真正理解作品,并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作品。
?
当然,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写作背景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但我们不能把它们作为文学鉴赏的起点。因为这样往往会让人先入为主、画地为牢,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甚至抛开作品本身,仅用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去主观臆测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就背离了文学鉴赏的目标,也失去了文学鉴赏的乐趣。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读者在文学鉴赏中所得到的东西与作者在作品所要表现的东西之间可能有较大的不同。因为“所指”和“能指”完全是两回事。
?
下面我们就从作品的文本出发,必要时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
来具体感受苏轼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复杂心情。
?
二、作品内容分析
?
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首先把重点放在理解作品的内容上。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逢雨有感而作。由此可见,这是一篇即景生情的作品。词的正文分为上下两片。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
?
先看上片,它主要写作者在雨中的行为和感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急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并不为之所动,且吟且啸,徐步向前,竹杖芒鞋,自我感觉轻快无比,一点也不害怕,仿佛风雨并不存在一样,这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相呼应。大家只要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苏轼在此时吟诗啸词的具体情景,就不难体会他那淡泊外物的从容气度。
?
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的,作者说“莫听”显然就有外物不足萦怀的意味。“竹杖芒鞋轻胜马”,这是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竹杖芒鞋的确很轻,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用它们来行路,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显然就差远了。所以,这里的“轻”只是作者此时心情的外化。显然,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必然另有所指,这里的“轻”字因此也必然另有含义。它们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仔细分析了。竹杖芒鞋是普通人或闲人的步行用具,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行人路上马蹄忙”嘛。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曾在《答李之仪书》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从这里可以知道,“竹杖芒鞋”是此时的苏轼的常见形象。此外,被人推搡谩骂,大家都不认得他是个官,此时的苏轼认为这是可喜的事情。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此时对于做官的畏惧与厌烦。这是可以理解的,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后来又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他人从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廷”,在知湖州的任上被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经过这些年的仕途遭遇后,他有这样的想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N 1337-3:2005 结构支座-第三部分:橡胶支座 (中文版).pdf VIP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通用13篇).doc VIP
- 普通职员月度工作总结.docx VIP
- 2025至2030黄金珠宝首饰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小区供热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_T230.1-2018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11.pdf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2023.pptx VIP
- 【招聘管理体系设计】摩托罗拉的招聘.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