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吸收不良综合征 湖南省儿童医院 小儿腹泻 概况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过去称:肠道感染者为肠炎,肠道外感染者为消化不良 现在:统称为腹泻病。病原明确者称××肠炎 流行病学概况 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病,其中5亿发生在第三世界导致每年约500万小儿死亡。WHO把腹泻病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 我国卫生部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小儿肺炎、佝偻病、腹泻病、贫血),并对全国七省一市进行了调查,小儿急性腹泻的年发病率为201.46%,平均年发病次为2.01±0.03次/人,年死亡率为0.51‰ 腹泻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郊区高于城区,散居儿童高于集体儿童,<2岁者发病率>70.94% 病原学 根据七省一市2959例粪便检测结果, 病原菌阳性率依次分别为: ①致泻性大肠杆菌 46.58% ②轮状病毒 34.83% ③志贺菌 11.54% ④空肠弯曲菌 5.13% 引起腹泻的机理一 ①细菌毒素的直接作用: 如产毒素型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分泌毒素→促使前列腺素在肠道合成→引起环磷腺苷增加→肠粘膜分泌亢进 ②病原菌直接侵袭肠粘膜: 如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直接侵袭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 引起腹泻的机理二 ③肠壁微绒毛膜遭破坏: 如轮状病毒→侵入肠壁细胞→微绒毛膜破坏→吸收水分功能障碍 ④“渗透性”、“分泌性”、“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病因分类 吸收不良综合征 定义 吸收不良综合征 malabsorption syndrome 是指营养物质的消化和/或吸收功能障碍致营养物质不能顺利通过肠粘膜转运至组织内,引起营养缺乏的综合征。病因复杂,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任何环节故障均可致,分类方法也不一致。 ①按吸收障碍的营养物质分类 糖吸收不良 脂肪吸收不良 蛋白质吸收不良 ②按病理生理分类 肠粘膜异常 淋巴或血液运送异常 消化与吸收 摄入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都是大分子的物质,须经消化分解成小分子形式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消化和吸收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 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将食物磨碎后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水解成小分子 物质 水解是消化的基本过程 糖类-是由单糖聚合成为多糖,在水解的过程中经酶的作用,使多糖变为单糖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聚合而成,水解后经脂肪酶的作用,裂解为脂肪酸与甘油。 蛋白质-水解后通过蛋白水解酶裂解成单个氨基酸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脂肪-是长链的三酰甘油经胆盐乳化成微粒,再经胰酶的作用,分解成一酰甘油,约95%在小肠内被吸收。 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约10-20%在胃中经胃蛋白酶转变成蛋白胨和少量多肽,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裂解为小的多肽,再经肽键裂解的肽酶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被吸收 糖类(包括蔗糖、乳糖、淀粉)-经口腔约5%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经胃约30-40%被水解成麦芽糖,经十二指肠及小肠时,几乎全部被胰淀粉酶水解转变为单糖而被吸收。 吸收 吸收是经过消化的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小肠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能吸收食物中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因为: ①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约3-8小时) ②小肠长度长约4-6m,面积大约200m2 消化道粘膜屏障 小肠黏膜形态学 糖类的吸收 食物中的糖类水解为单糖后,在小肠上部被吸收,不同单糖吸收速度有差别,已糖吸收最快(其中的半乳糖,葡萄糖吸收更快),果糖次之,阿拉伯糖最慢 葡萄糖吸收依赖Na+的葡萄糖载体,依赖Na+泵的主动转运,需耗能。 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必须在肠道中分解为氨基酸和寡肽后才能吸收。通过肠粘膜上的不同载体,转运不同的氨基酸至细胞内,再通过不同的载体将胞质中氨基酸转移至细胞外,再进入血液。 脂肪的吸收 脂肪须经胆盐形成微胶粒后才被吸收,脂肪经消化成脂肪酸,一酰甘油等后,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经转化和乳糜微粒的形成,然后扩散出细胞膜进入血液而被吸收。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一、吸收不良的共同表现 1、腹泻:常为主诉 2、体重减轻,乏力,水肿,生长发育迟缓 3、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如维生素A、D、K缺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