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 今天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 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 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 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 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 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 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 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 衣帽鞋袜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 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 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 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妆奁。 为儿为女把帐欠,力出尽来汗流干。 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 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 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 后来把老字的下半部省略了,就成了现在的孝字。 《说文解字》上说,孝即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承老也。 孝字的构成,可以理解为孩子小时,父母在上面护着,怕风吹着、日晒着、雨淋着;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衰老了,孩子又背着父母。 总之,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十分和谐。 把人们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提升到理论即孝道的高度,是2500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和孟子的功劳。 孔子论孝,一是讲孝的意义。 他认为,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二是讲孝的内容,重点是三条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 养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 敬就是要尊敬父母。 如果光养不敬,孔子说,和饲养犬马有何别乎?最重要的,他又提出谏诤。 《孝经》第十五章记载有一次,曾子问孔子唯父之命是从,就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从前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虽然无道,也没有失去天下。 父亲有了谏诤之子,就不会陷自身於不义。 所以,只要有不义之事,就应该谏诤。 唯父之命是从,又怎能说是孝呢?可见,孔子并不赞成愚忠、愚孝。 孟子则在孔子提出的养、敬和谏诤的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之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 这是了不起的发展。 二、孝道的传承 孝在夏商时期由礼入法,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规范。 到了周朝,孝有了重大发展,确立了以孝治家和以孝治国的双重职能。 《礼记?大学》中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 东周时,孔子和他的*作《孝经》,对孝这种人类纯洁美好的情感作了系统精辟的论述,把孝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孝道。 汉朝是孝道昌盛时期。 汉高祖刘邦认识到孝对稳定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他说父子之道,人道之极,大力倡扬孝道。 并将治国方针定为以孝治天下,把孝从家庭*观念扩展为社会道德规范,用忠孝合一去治国安民,从而使孝文化得到极大发展,成为汉代以后近两千年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汉以后的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把孝道放在极高的地位。 很多皇帝亲自向群臣和皇子讲解《孝经》,有的亲自撰写解释《孝经》的文章,有的命人将《孝经》译成本民族的语言。 唐玄宗不但两次亲自注释《孝经》,诏令天下,家家收藏,还亲自书写《孝经》,刻石立于太学。 南宋时,宋高宗除将御书《孝经》赐给宠幸的臣子外,又将御书的《孝经》颁发给天下的州学。 金元时,规定各级学校都要使用唐玄宗注释的《孝经》。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孝经》是帝王治天下的大经*,极力推行。 清康熙皇帝时,刻出满汉合璧的《孝经》。 雍正皇帝时又规定儒童考试要根据《孝经》出题。 乾隆皇帝为敬老大摆千叟宴,规模达到三千人。 为了倡行孝道,各朝又制订典章法律,对不孝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 《隋律》、《唐律》都把不孝列为十恶之中。 清代规定,杀死父母的,不但处以斩刑,还要毁掉其全部财产,连此人的老师和地方官也要受到牵连。 在大力提倡和严厉惩处的同时,各朝又进行了极其广泛的宣传活动。 一方面是表彰孝子、孝女,对他们的孝行包括愚忠愚孝大加宣扬;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启蒙读物中,普及孝的知识,向儿童、精通文墨者乃至不通文墨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市民宣传孝道。 在识字教育的《百家姓》、《三字经》中,在道德教育的《名贤集》、《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中,在对儿童教育的《*规》、《神童诗》中,在对女子教育的《改良女儿经》、《闺训千字文》等读物中,处处渗透着孝道。
文档评论(0)